首頁>Club>
我們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不知不覺中一天的時間就沒了。
10
回覆列表
  • 1 # 克利亞顏控

    進入大學已經第三個學年了,覺得每天的生活還是那麼忙,忙著選課,忙著上課,忙著擠食堂,忙著參加各種活動,忙著維持關係,爭取各種榮譽。但實際上,有一半的忙,都是毫無意義的。

    1.被動的接受者

    因為我們在被時間催著走,而不是自己去掌控時間。選課其實不拼網速,可我們還是要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明明抽出晚上睡覺前十分鐘就可以悠閒地搞定,偏要抱著沉甸甸的電腦到處奔走,想要在規定選課時間開始的第一秒鐘,加入廝殺大隊。明明作業在規定時間之前上交就可以,可我們還是要把它塞在心頭上,匆匆忙忙翻閱資料,匆匆忙忙搞定,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太完美了,我最快地完成了任務!但其實,你只是不習慣帶著心事去玩手機,因為那樣一點都不爽。

    2.計劃真的不敵變化?

    做計劃,是一件最簡單而又最困難的事。我們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做計劃是一件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但真正恪守計劃的人想的是,如何將變化對計劃的影響力降到最低,我貽誤的計劃從哪裡補回來呢?所以,我們一直在沒有目標的圈套裡奔跑,覺得忙,其實是因為沒有方向,沒有完成計劃時的快感安慰,所以總感覺日子空虛又乏味。

    3.壓力下的患得患失

    我還未能體會到上班族的“忙”,不過大概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年輕人是為了攢錢買房買車,然後去結婚;中年人陷入“中年危機”,在老人和孩子兩座大山下氣喘吁吁,還要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到了老年生活,日子終於清閒下來,人也早就失去了鬥志,天天喊著知足常樂。人這一輩子,到底能不能活出自我?還是一直要被現實問題叨擾,忘了出發時眼裡的風景,心中的希望。

  • 2 # 小趣看劇

    有時候我們忙僅僅是因為沒有高效率的利用時間,總是拖拖拉拉,可能一個上午只搞定了一件事。

    我還記得上大一的時候,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沒有意義,都不知道在忙什麼,這一天就過去了。仔細想想,都是一些瑣碎的事。而這些瑣碎的事有些是沒有必要去做的,自己做事情沒有分輕重緩急,只是想到一件做一件。後來我覺得有必要前一天晚上就給自己羅列一個明天要做的事情的清單,並且按照事情的重要順序排列好。

    等到第二天,你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先做什麼,有了目標,就有了緊迫感。當你一件件完成的時候,也會覺得這一天過的很充實。但生活不是彩排,每天都會有其他的事情來干擾你的計劃。比方說剛上映了一部新的電影,你想去看,可是去了你就沒有時間完成今天的任務,這時候就要自律了。一味地放縱自己,只能快樂一時,而規定的任務沒完成,你會越來越焦慮。

    但如果第二天有新的更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那就將清單中較不重要的任務順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皮蝦是什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