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拾夢人

    三月二十號去鄭州看病,早上五點鐘起床,開車從漯河出發,七點四十到一附院,一樓大廳掛號後急忙上六樓,到六樓門診處刷卡排號,排序76號。此時八點多,主治醫生還沒有來,先讓一個小大夫開了一個彩超檢查單,下五樓繳費後讓護士排做彩超的號,搶排22室38號,此時螢幕顯示22室剛檢查到六號。彩超室門前過道人多氣味濃,受不了,在大廳處等侯,等著等著大廳的氣味也受不了了,就擠到視窗處透透氣,繼續等,等到十點四十分終於到我了,做完彩超後到大廳列印結果,拿著結果上六樓門診處排隊,護士看號後讓我加在隊前面,此時已快十一點了。我身後的一位大姐給我說,她是早上七點多從家裡出來的,拿的是104號,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大夫呢,上午恐怕只能開個檢查單子了。大概十一點十分時終於輪到我了,大夫看了看我的檢查單,指著一個結節說;這個情況不太好,需要檢查,然後點了一下電腦,列印一張單子,蓋上他的章後交給我,讓我到22樓交錢後找護士就行。我說我來就是想知道結節是什麼性質的,大夫說你住下就能見到我了,我再做檢查,然後就叫了下一個。從拿單子給大夫看到我拿單子出來,也就一分多鐘的時間。

    我本來在家就檢查出有結節,別人推薦說一附院的技術好,一看彩超單子就知道什麼性質的,需不需要動手術,沒有想到大醫院看病這麼難,這大夫一句多餘的話都不想說。

  • 2 # 使用者快樂的生活

    我深有體會,帶老人看病是最難的,醫生一揮手就是幾張檢查單,本來老人就有病又不能看急診,做檢查的地方又沒在一塊,看病2分鐘,做檢查一上午(還沒結果),好人都快累死了,可想有病的老人,希望醫院能人性化一點。

  • 3 # 杏林樹下杏林草

    首先我是個大夫。其實面對患者的痛苦,說感同身受不切實際。但是對於患者真實的痛苦,瞭解遠遠比常人更多一些。從醫療市場化以後,大的醫院因為資源優勢,越做越大。醫療能力逐步增強,醫療也從公益轉變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買賣。個別大夫不僅僅是大夫的身份,同時也許還是個商人。這是醫院需要盈利的必然。

    同樣由於資源的過度集中,大量優勢資源,集中在有限的幾家醫院裡,病人也只好捨近求遠,醫院比菜市場還熱鬧。一個大夫的門診量五六十人變成了常態,平均幾分鐘一個病人。這樣噓寒問暖的問診,幾乎是奢侈的。因為後邊的人太多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出來私立醫院來滿足。其實一個大夫,更願意看更少了患者,有比較豐厚的收入。這點國外和中國完全不同。一斤大米已經三塊錢,除了人潮湧動的三甲醫院,普通醫院開個病,掛號費還不到五塊錢,有時候感嘆以前老師說的一句話,同樣是坐檯,為何我們這麼賤。

    中國的人太多了,自古以來醫生是個高尚的職業,畢竟命大於天。當我們用花花綠綠的鈔票衡量醫療服務的時候。有這樣的那樣的難處就可以理解。

    醫療服務雖然也叫服務,其實是一個特殊的服務。因為主導權,甚至決定的權,都不在你的手上。因為專業知識的極度不對等。這也是這種服務沒有讓顧客有上帝的體驗感覺。

    對於服務上,中醫往往詬病很少,他們更願意把患者當成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機械冰冷的各種組織器官。

    雖然如此,醫生還是應該儘量的體近病人的痛苦,也許一句安慰,他的痛苦就可以減去三分。許多的同仁,還是應該給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

    中國的大夫們,我覺得還好,因為沒有那個國家的大夫比他們更累。也希望大家多多理解。

  • 4 # 綠色102060416

    我跟隨女兒去香港,最難的問題就是看病,語言根本沒法溝通!第一次是女兒懷孕做孕檢,是公立醫院。女兒剛去只能聽懂一點點香港話,說孩子有問題,然後惜字如金的就不說了,說八個月再決定是否能要這個孩子,當時只有不到三個月。我們回家度日如年,就直去了私家診所,透過染色體檢查,沒幾天就做掉了!還有發生了第二次毀滅性的打擊在香港,老公心梗,急救人員到後都不是專業的救護人員,看我大陸人,不停的為難我查證件,不會用藥說不懂,耽誤了一個小時,一句話不跟我說惜字如金,我也不敢多問聽不懂,司機去廁所不回來,然後聯絡了沒有放支架手術檯的瑪嘉烈醫院又耽誤了三個多小時,上手術檯就不行了!沒人性的香港人視生命當兒戲,草菅人命,消防局救護人員、醫院都不作為,我們有冤在香港而且無處可說[流淚][流淚]

  • 5 # 湖州杏花

    現在住院的醫保實在太繁瑣了,分住院醫保,門診醫保,住院的時間不是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而是由醫保中心決定,連醫生也作不了主。

    加之,醫療,教育的產業化,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度下降,醫患關係日益緊張,其實,絕大多數醫生還是盡職盡責的,他們也很苦惱,辛苦的工作得不到理解;教師也是一樣,一份原本受人尊敬的髙尚聀業,被人稱為"師腐",情何以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情令》要在韓國播出,會再一次被肖戰刷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