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山寺小沙彌
-
2 # O上古白澤O
當然拜,黃帝是華夏名族的共主,這麼說吧,匈奴,突厥,都是華夏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後代,但到現在這兩支基本找不到了,但是大部分少數民族還是會拜黃帝的,但是有的少數民族是拜炎帝,包括漢族有的一些也是拜炎帝,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先祖這是毋庸置疑的
-
3 # modifyitem
湖北荊州農村的,記得一些,我們這邊拜灶神,三清,主要是道教的,有電視機後因為播放《西遊記》,後陸續有奶奶們買了觀音菩薩來拜。不過一般家庭買不起很多神像,最小最便宜的神像是灶神,所以印象中拜的最普遍的灶神,也不挑地方,在灶邊上扣一塊磚頭下來就放著,跟火柴放一起。有一次吃魚被刺卡個半死,家人拖到那裡拜了下灶王爺。弟弟被狗咬了也拜過,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都拜。過年拜三清。佛教菩薩不是農村的本地神。
-
4 # 東亞第一噴王
拜個屁!黃帝陵那是我漢人祖墳,又不是人家少民祖墳,八竿子打不著。還有的少民人家只拜神,不拜祖宗的,有的甚至還想挖了咱們漢人祖墳懂否?同治時期要是沒有左宗棠,我漢家祖墳早被人白帽子挖了。
-
5 # 坎籬上人
“今年的民祭規模更大,特別是全國七個省區十個民族縣的參祭更凸顯了今年重陽民祭“同根共祭、和諧進步”的主題”。一共十個民族,漢,壯族,土家族,土族,羌族,彝族,侗族,藏族,裕固族,高山族,哈尼族.
-
6 # 東風快遞日本分揀中心
黃帝陵前有一塊碑,上面寫著“人文初祖”而不是某某族祖先。黃帝的身份是華夏文明的締造者,是一個政治實體的締造者,是一個有序制度和文化的創始人,而不僅僅是漢族人的祖先。文明的繼承是後者對前者制度和文化的繼承,雖然後來者對前人的制度文化有所改變,但是隻要這種改編有跡可循便可以認為這種繼承是連續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統。更何況漢族的名字是因為漢朝而來,而不是指漢族的朝代。華夏文明到漢文明,再到如今所說的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因此黃帝不是血統意義上的漢族祖先,而是整個文明傳承意義上的先輩。所以黃帝不應該只漢族人拜,其他民族也需要拜,因為他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是我們共同的祖先。從文明這個角度上來說,任何一個少數民族只要他的祖先和他的後人,為這個文明實體做出了能夠被這個文明所稱道的貢獻,那麼便可以被稱為這個文明的祖先。而他所在的族群便是這個文明的源頭之一,就如同小河的水量雖小卻最終組成了大河。舉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一個百年公司的創始人,雖然管理層多番變更,但是他依然會被整個公司所紀念,當然也可以說是整個公司的祖先,即便後來的董事會成員,也不能說他不是我的祖先。因此後世的統治者每當皇朝新立,變祭祀黃帝以示正統。
-
7 # 旭照荷塘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女真,等等,這都是炎帝黃帝的後裔。炎帝后裔棕色面板,黃帝后裔黃色面板。炎黃二帝是少典與有嬌氏的兒子,炎帝為兄,黃帝為弟。
-
8 # 使用者夏天的風
絕大多數都會應該拜謁的,在黃帝陵不供奉有黃帝的牌位同時也供奉著全部三皇五帝的牌位,也就是說他們同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但信奉某些宗教的就不好說了,他們別說三皇五帝就連自己的親人祖先他們都不會祭祀又怎麼可能去拜謁三皇五帝哪!他們只拜自己心中的那個神。
回覆列表
目前中國56個民族,漢為主,其餘皆為少數民族。
漢族以華族夏族為主,其中有歸化的少數民族,包括匈奴。這個群體,肯定是會拜謁黃帝陵。
而少數民族其實也有拜謁黃帝陵的。如蒙元、滿清。它們為了統治的需要,拜謁黃帝陵可以減少輿論壓力,加上宣傳,可以讓它們統治中原減少許多阻力。南北朝、五代十國,皆有這樣的做法。
我們知道,華夏華夏,以炎黃為正統。黃即黃帝,炎即炎帝。炎是我國三苗的始祖。我國的苗族、瑤族跟漢族其實同根同源,但人家並不祭拜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