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奔騰哥
-
2 # kqwy
竇唯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抒發情感,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他就在哪裡,他的音樂就在哪裡,你說大家喜歡不喜歡?竇唯不迎合大眾,不做流行性的歌曲,他的音樂是按自己理解,抒發的感悟。大家欣賞的是年輕俊朗的歌手,但是竇唯早就自然轉變成中年大叔了,並且早就懶得動嘴歌唱了,竇唯用的純音樂已經天馬行空了。他的胡思亂想,你想大家能懂嗎?
-
3 # 大路音樂坊
竇唯實在是對音樂形式缺乏應有的野心。他只是在尋找合適的手段,去實現一個鏡花水月的幻境。儘管,竇唯會用超出別人想象的能力去整合自己需要的形式,但他專注於抽象境界的時候,太依賴本能、敏感或經驗,而不是去建立自己的形式感。他很少獨立完成專輯,他喜歡和別人合作、磨合然後又去誘導對方加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喜歡聰明的樂手,他喜歡和他一樣喜歡乾淨的樂手,其實我覺得竇唯什麼反技術,什麼李健說他不足以支撐,顏峻說他沒有豐滿自足的結構,沒有形式感 說白了,就是竇唯靠天賦打球(依賴本能),吃天賦,吃球感,天生身體勁爆(聲音高亢樂感出色),天生球感細膩(想象力好有靈性),球風美如畫(趣味性很足) 但沒有練出無法防禦的絕招(沒形成成熟形式),沒有體系支撐作用(沒有豐滿自足的結構),無法圍繞他來當基石建隊,而更喜歡與別人抱團(喜歡和別人合作),他技術上的不足,也令他無法更上一層樓,只能當個有過不錯影響力的當代普通巨星(領域內非常棒的音樂家),而無法成為歷史級超巨(大師),而竇唯也沒有這麼高遠的追求,他並沒有很渴望成為大師,也沒有很刻苦磨練技術我是竇唯的腦殘蜜。不過也很喜歡李健對音樂的認真和格調。 我完全同意李健的話。這是一個對音樂(或任何藝術。放大來說甚至適用於人生。)有要求的人的完整而正確的道路。畢加索的作品再怎麼抽象,人家也是從畫一顆顆的雞蛋這種基本功夫學起的。有了堅固的技術才能從那兒昇華為藝術。 不過同時,我還是覺得所謂 “藝術”,本來就是不完整的,不拘泥於正統的,不該有任何正確不正確的,沒有一條必經之路的。竇唯確實比較偏向於在打天賦球。但同時他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可能是一個完美的音樂大師一輩子也架構不出來的。當然這不是說竇唯沒有技術(他玩各種樂器的能力不用多說)或做藝術可以拋棄技術。只是技術不是唯一而絕對的。 對我來說,在任何情況下,“藝術” 都必須是獨立出來的。因為到了最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技術或天賦或理論或其他有的沒的。只有最直接肉體/心靈上的喜歡或不喜歡而已。 對於所有玩音樂的/對音樂有理想的人,她們都必須時刻謹記李健的這一番話。但同時卻又必須小心自己不會被這個理論所侷限。
所長即所短,竇唯的靈性部分在於他的與被廣泛認可的專業技能不同的一種表達,而這個也恰恰成了他的短板。誰都掙脫不了這個束縛,即使是公認的大師,也永遠有能被遇到相同瓶頸的人看出的短板。 走下神壇,中年竇大叔是個天賦秉異,純粹以音樂為生普通人,與我們普通人有著同樣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也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孤獨脆弱,也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愛戀與小脾氣。 竇唯永遠是我心中的竇神。
-
4 # 天氣晴朗Music
竇唯估計是看透人生了,對社會對人,只有這樣看透人間萬千,才能有這樣淡泊自我的音樂呈現。有時候我覺得他所謂的做音樂,不過是託詞,他所想表達的正是他對這個世俗世界音樂的態度。將仙未仙,還保留著人性,正是這樣若有若無的臨界點,才顯得那麼逼格高。
從2000年後成仙了都是這類表現。聽的基本都是前期的作品,很贊。後面的藝術表現比較高普通人很難理解。
嚴重推薦1999年的專輯《幻聽》裡面的 “暮春秋色”這首作品。作為普通人能聽懂,很贊。
-
5 # 賴寶的朋友
竇唯最新一張專輯是前年的吧,我記得最終銷量是900張還是多少,你們覺得仙就仙吧。不過看得出來家底確實很厚。
-
6 # Autozone汽車數落
毫無疑問,竇唯是個才華橫溢的音樂人。20年前我看過他的演唱會,各種樂器駕輕就熟,嗓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驚為天人。即便如今沒有歌詞的純音樂,也是極具畫面感和藝術感染力,你如果聽得進去,會讓自己平時浮躁的心靈變得安靜、平和
回覆列表
前段時間,竇唯接連出了三張新專輯。分別是
《記艾靈·上》《記艾靈·下》《菩提禱告》他仍舊不做任何宣傳,沒有任何解釋。
年輕時的竇唯竇唯近照有網友表示:
竇唯這是看了多少看電影,挺好的音樂,為啥要配電影對白,不懂?怎麼還有《尼羅河上的慘案》的臺詞?紛紛表示不懂,理解不明白。
竇唯現在的音樂更趨向於藝術的領域,本來就很難找到共鳴的他,現在把音樂更是做到了自己認為的極致。
這次的作品,不出所料,依然極具實驗性與先鋒性。音樂縫隙之中,是以老電影的對白為底。沒有歌詞,沒有方向,只有獨自一人的囈語。
懂他的人自然,懂喜歡他音樂的自然喜歡。我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