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現在講到國產講到電器都是華為啊聯想啊格力啊,但是我記得我家買的第一臺冰箱明明是海爾啊。這些年海爾發展的怎麼樣啊?
5
回覆列表
  • 1 # 看遍天下事依舊平常心

    海爾白色家電全球產銷量第一不是之一,2015年全球白色家電佔有率16.8%,被稱之為民族品牌是有原因的,2005年收購了三洋電器,東南亞白色家電業務。2006年收購了美國百年企業通用電氣公司。張瑞敏為人比較低調,董明珠為人高調。所以世間只聞董明珠不見張瑞敏。董明珠撕了美的幾年但從不提海爾,因為這兩家公司還不是一個級別

  • 2 # 呼吸機匠人的傳說

    海爾,盲目多元化,現在已經沒落了。說個我們呼吸機行業的事情。給海爾一年100萬,就可以使用“海爾呼吸機”。你看看!

  • 3 # 金子廣

    海爾一直都在,只不過山東的大量企業,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一把手都低調的狠,不搞事件,不跟人打賭,踏踏實實做事

  • 4 # 夢裡夢外56771538

    海爾只是像華為一樣,專心做事,他並沒有沒落,現在海爾在模式上也自我顛覆,後勁很強,張瑞敏在企業管理上在中國也算教父級的,說他沒落,因為你並沒瞭解

  • 5 # 領那幾邇

    我在做家電記者的時候曾經接觸過海爾的整個生產和售後流程,對於像海爾這樣底盤大的企業來說,也許不能像一些小企業一樣面面俱細,但也不能歪曲他現在的狀況。從國內銷量連續幾年第一到國外市場的佔有率,其實海爾一直處在家電競爭食物鏈的頂端,作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我們誰也不能否認他的成績。

  • 6 # 等許州水落石出

    家裡一臺櫃機三臺掛機空調都是海爾的,兩臺洗衣機海爾的,燃氣熱水器海爾的,冰箱更不用說。唯有格力櫃機和創維電視。海爾質量值得信賴,售後更不用說多好。

  • 7 # 瀚生源三人行

    我80後,剛剛成家,家裡的冰箱,洗衣機,都是海爾的。說實話,說到要買洗衣機,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海爾,海爾並非沒落,只是很少打廣告。事實上,它已經作為一個教材案例從小開始學了,所以很多人應該對海爾的印象很深刻吧

  • 8 # 00000000190407719

    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拿一個成熟的世界品牌和兩個新興的強勢品牌做比較 三個品牌本身定位不同 雖然三個品牌都是逆境崛起 海爾已經打造成世界品牌 格力華為只是在努力進軍世界品牌

  • 9 # 仁144033775

    華人不應該再沉默,要求美國加拿大州立即放人!政府應該還可以更硬一些,大老闆也可以發個話,別一天到晚撒錢旅遊!羨慕俄羅斯有普京大帝!

  • 10 # 生命似河

    海爾除了青島總廠做的冰箱還行,其他所有產品都很差,連中國產二流水平都達不到,在一線和大多數二線城市已經邊緣化,就靠給三四線不發達地區灌輸海爾是世界品牌來忽悠。

  • 11 # 井岡山旅遊諮詢

    在生活中說起手機、電器我們聽的最多的是華為和格力,華為是中國產手機中的佼佼者,格力是享譽國際的家電品牌,但是還有一個大品牌海爾如今卻很低調,小時候一直陪伴我們的“海爾兄弟”去哪了呢?

    在空調單品銷量上,海爾如今也再也不是王者了,而格力則後者居上成為銷量榜首。畢竟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格力空調廣告,知名度是很高的。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有大學進購空調,大部分也都是格力的。還有一個品牌也不得不提就是美的。美的可以稱得上是小家電王者了。如今美的產品也是深入到家家戶戶。

    很多人說海爾現在不怎麼行了,沒有原來受歡迎了,所以是為什麼呢?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像華為是“均衡”專注當下,而CEO任正非也是那種“說幹就幹”的豪爽性格。同樣格力的CEO董明珠,出了名的女強人,辦事風風火火,一絲不苟。正是因為她的優秀帶領才使格力走到今天。而海爾的張瑞敏相對比較低調,他更注重未來,追求長遠發展。海爾是一家大公司,但是產品銷售途徑過於傳統,沒有創新,成為近年來默默無聞的主要原因。

    其實海爾一直有著自己的發展策略,作為中國老牌民族企業,我們也希望希望海爾未來可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 12 # 薛定諤養貓不養狗

    自從買了個海爾空調後,就變成了海爾黑,以後不會再買海爾的任何東西。

    客廳的空調是格力的,很好用,很放心!

    如同聯想一樣,一家企業的衰敗是從諸如理念這樣的根子上開始衰敗的。我不需要你的售後有多好,我需要的是買了你的產品以後再也不需要和你的售後打交道!

  • 13 # 地v

    我家用的是海爾電視,海爾冰箱,海爾洗衣機,空調格力,09還是10年第一次買電腦,作為小白,被銷售員忽悠買了一臺海爾膝上型電腦

  • 14 # 一杯解百納百納不解一

    1.初心丟了,根丟了,老張老了觀念跟不上了,當年砸冰箱的勇氣和決心淡了。

    2.企業做大了大公司通病跟國企差不多。人員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整天勾心鬥角、拉幫結派,產品自然不可能做好

    3.企業方向和目標比較混亂,這個看現在海爾的現狀一目瞭然。做啥的都有,亂七八糟的,多而不專,廣而不精

    4.品牌影響力尤其是網路時代的今天,老一套營銷屬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要敢於打破北方傳統官僚企業制度,多學習南方企業的管理和思維模式以及品牌宣傳和策劃

    5.用人制度和員工福利等比起現階段別的明星企業有差距,企業應該以人為本,不要搞虛頭巴腦的事情,一點意義沒有,多關懷一下員工福利建設

    6.品牌忠誠度和凝聚力下降了。胸口的那一對兄弟代表的是整個海爾一代人的偉大志向和心血,更是代表整個中國產家電品牌的驕傲,要加強員工的品牌榮譽和自豪感,擔當使命肩負責任和重託,增加凝聚力和歸屬感,要團結不要內鬥,要放開要包容要有自己紮實的企業文化和團結的企業氛圍,這些方面海爾還要做的更好才行。可以學習阿里或者小米等等優秀的新一代企業!

    一個來自青島南邊同省兄弟城市普通屁民的善意的忠告

  • 15 # 無所不能的二哥哥

    小時候還經常聽說聯想呢

    內時候的聯想是電腦pc的代名詞

    是蘋果

    現在的聯想還是經常聽說

    他還在麼?

    海爾做的還不錯啦,至少海外市場量子管理都做的挺好的,最重要的是吧,人家一直都是一家中國公司。學日企,最好的都留給本華人,和某些專坑華人得美帝良心沒得比。@倪光南 @楊元慶 @常程 我也來碰個瓷==

  • 16 # 插上夢想的翅膀bb

    可是能幹和能幹是不一樣的。任正非和董明珠領導下的華為和格力,雖然執行力都很強,但是他們專注的眼光更多是在當下。

    就拿海爾現在的“人單合一”來說,基本上是最新的網際網路分散式思維最經典的體現。原來的海爾已經被分拆,取消了中層幹部,變成一個大平臺。所有人都在這個平臺上自行組成新的事業單位,並直接利用風投資本刺激其中的優秀者。

    可以說,海爾在製造業領域,竭盡全力地把最先進的理念結合到實際中。如果一切順利,海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比其他對手,更多地跨入未來。

    而隨著人們對於智慧化的不斷需求,為了滿足人們的不斷提升的需求空間,以海爾為首的家電產業也到了轉型的時期了。

    在人工智慧時代,人們對於智慧化的要求更高,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家電只是滿足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對於家電有了更多的要求,拿冰箱來說,人們可能會希望冰箱可以提供一些美食搭配,完美的解決現代人對於健康的追求等等。

  • 17 # 星辰195904867

    我是個消費者,很有發言權,九幾年買過一海爾冰櫃結果二年多外殼漏水,從此不想再買他家產品,今年孩子買了海爾洗衣機,動不動就不甩幹了,如無電線拉著恐怕會滿屋子跑了,海爾這樣的產品沒有未來,早晚要倒閉?

  • 18 # 倔強科技

    海爾如今行不行?

    看幾個現實和幾個資料:

    現實1:海爾仍是家電職業的龍頭老大,說的是歸納體量,包括白電 黑電 電腦 商用等一起。

    海爾榜首:2015年銷售額1887億,贏利180億。

    美的第二,銷售額1384億,贏利127億;

    格力第三,銷售額977.45億,贏利125億。

    從贏利能夠看出各個公司的運營狀況。格力是運營功率最佳的。

    現實2:海爾的中心優勢是冰箱冷櫃洗衣機商品,商品線廣,質量好,服務好。

    可是在最賺錢的單品上的確不如競賽對手。

    B.小家電王者美的。小家電歷來沒被海爾注重過(或者說,歷來沒做起來。),所以美的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小家電的歸納贏利高達60%-80%,這兒指出廠價。

    美的透過許多的小家電深化到千家萬戶,比海爾更快的建立了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同時透過高贏利商品,如空調,和併購其他大家電品牌,快速(05年-15年 十年內)形成了能夠跟海爾抗衡的巨無霸體量。

    C.彩電。家電職業競賽最劇烈的職業就屬彩電,從九十年代初就開起了各種價格戰,一向有幾個鉅子混戰,海爾一向是在二線戰場上擦邊競賽。如今TCL也憑藉彩電和麵板的歸納銷量,躋身千億沙龍。

    說了半天,海爾到底行不行呢?

    海爾冰箱洗衣機取代了有些日本 南韓商品,賣到了世界各地,這是值得自豪的。瘦死駱駝比馬大,短期內仍是很厲害的。

    可是海爾自身的疑問許多,假如沒辦法改變,降低的趨勢會無法遏止。

    1.大公司病嚴峻,官僚化,公司凝聚力不強。海爾04年銷售額就現已過千億,可是十二年曩昔了 當年的小兵都現已達到了千億,海爾仍是千億,這十幾年的開展太慢了。

    2.銷售形式落後,過分依賴大途徑,曩昔是國美蘇寧,如今是電商。自個的經銷商戰鬥力不強,遠不如格力,也不如美的。

    至於海爾和華為,沒有可比性。

    海爾是一頭牛,華為是一隻獅子。牛能夠吃全全國的草,可是獅子是能夠佔據全全國的草原的。

  • 19 # ≒蕜傷→洎欺

    想知道華為、格力為什麼現在比海爾更活躍,我們就需要了解這三個企業的靈魂人物,究竟有什麼特質。

    首先,華為的任正非是個低調卻非常務實的人——華為的狼文化雖然現在深受詬病,當年卻令所有對手膽寒。

    格力則有著非常強大的執行力,這和董明珠說到做到的性格分不開。

    而海爾的張瑞明曾經像詩人一樣高談闊論的同時,也一手讓海爾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成為近乎一時無兩的存在。

    但是,等等。上面對這三個企業老總的描述,似乎只是說明了他們的共同點——能力強,勇於任事。

    可是能幹和能幹是不一樣的。任正非和董明珠領導下的華為和格力,雖然執行力都很強,但是他們專注的眼光更多是在當下。為什麼華為手機後來居上,為什麼格力電器銷量那麼高?就是因為這兩個企業的注意力就關注在當下,再配合上自身強大的執行力罷了。

    但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華為手機沒有先發制人呢,為什麼格力的董明珠總是喜歡懟小米呢?因為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當下,所以對未來著力就少。

    我們再觀察一下海爾的張瑞敏,就會發現另一種風格:他在海爾提出的“名牌戰略”、“海爾文化啟用休克魚”“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等理念,對海爾的實際發展有很好的效果。

    這說明張瑞敏相比於前兩位企業家,更像是個理念人。所以在海爾出現危局的時候可以離開原有的思考維度去化解問題。

    就拿海爾現在的“人單合一”來說,基本上是最新的網際網路分散式思維最經典的體現。原來的海爾已經被分拆,取消了中層幹部,變成一個大平臺。所有人都在這個平臺上自行組成新的事業單位,並直接利用風投資本刺激其中的優秀者。

    可以說,海爾在製造業領域,竭盡全力地把最先進的理念結合到實際中。如果一切順利,海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比其他對手,更多地跨入未來。

    這是先發制人,但代價是效果要在未來展開。

  • 20 # 找靚機科技

    想必題主一定是看過海爾兄弟了,童年的回憶哈哈。這部動畫也確實是海爾集團和電視臺聯合制作的,講述的是海爾兄弟的探險經歷,還科普了很多有趣的知識。

    而片中海爾兄弟也是海爾集團的品牌形象,不得不說這部動畫是一次完美的商業合作典範。既推廣了品牌形象,又透過動畫傳播知識,贏了大眾口碑,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都透過這部動畫了解到海爾。

    接下來言歸正傳,海爾現在到底幹什麼去了。彆著急,先看看華為和格力幹了啥。

    首先是華為,我們都知道華為主業務是通訊,手機只是個人消費領域的一個業務,不過華為最出名的的確是他的手機。

    那我們就來談談手機。華為最近在倫敦釋出了Mate20系列,40W快充,3D人臉識別和屏下指紋,4000萬“浴霸”三攝等特性讓全世界驚呼,國內外媒體一致好評。

    Mate 20和Mate 20 Pro則將繼續攜手登上手機拍照之巔,尤其是後者,採用的相機感測器是目前手機最強的,4000萬畫素無機匹敵,配合華為優秀的演算法,將繼續處於不敗的地位,短期內確實沒有手機能撼動。

    華為手機的銷量也一路狂飆,在全球市場已經穩居第三,國內市場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頭名。可以看到,華為在手機效能和銷量上,都是行業領先的。

    再來聊聊格力。“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好空調,格力造”這些廣告詞相信各位都耳熟能詳。格力集團是做電器的,儘管有多條產品線,但主業其實還是空調。

    我們今天不聊空調,來聊聊這些年格力更有意思的新聞。

    2013年12月12日,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與小米掌門人雷軍約定了一個“10億賭局”。

    雷軍說,“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華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總輸我一塊錢。”

    董明珠立馬回擊:“首先,小米超過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賭就不是一塊錢,我跟你賭10個億!”

    而之後兩家也是打起來口水仗,大有磨刀霍霍的意思。

    先是小米跟格力的對手美的簽訂協議,獲得美的股權,而後又聯手推出空調產品,號稱“年輕人的第一臺空調”。小米更是在今年推出自家的空調產品,售價1999,大有對標格力的意思。

    格力這邊也是沒閒著,早在2015年董明珠便說要做手機,做手機將超過小米。而後到2017年,已經推出了三代格力手機。不過這三代都沒太大亮點,開機畫面還是董明珠小姐,最終並沒掀起什麼波瀾。

    但是格力的確做了手機,並且一如既往地堅定,儘管沒超過小米,或許這輩子都不可能,但無論如何,格力透過話題收穫了更多的流量和關注,手機不行空調給力,從這一層面無疑是成功的。

    眼看著馬上2018就要過去了,“10億賭局”的答案,年底一起揭曉吧。

    再來說說海爾,海爾集團,其實是有兩個公司的,即青島海爾和海爾電器。而我們熟知的則是青島海爾,那個賣冰箱起家的海爾。

    比起華為和格力,他的新聞實在是太少了,不得不說海爾實在是太低調了。那海爾這些年到底在幹啥呢。

    其實這些年的海爾正在經歷轉型。說起來,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

    2005年,創始人張瑞敏就闡述了人單合一的雙贏模式,旨在讓每一個員工直接面對客戶,找到自己的市場和客戶,掀開改革的帷幕。而這種超前的經營模式得到西方的大量關注,被認為是未來管理模式的潮流。

    而之後的2006和2007年,業績呈現個位數增長,2008年又提出了新的理論——倒三角架構下的商業模式轉型。

    2012年海爾再度提出轉型——正式實施網路化戰略。

    2015年,張瑞敏又在人單合一10週年之際,再度提出新的人單合一2.0。

    可以說,這些年海爾一直在探索企業轉型,在摸索中過河,也出現了一些戰略失誤。

    不過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青島海爾創下三成多的營收增長,2017年又再下三成,這個速度在白色家電市場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即便前些年業績增長放緩,海爾還是堅持走在改革的道路上。海爾,依然是家電的龍頭,只是他低調務實,專心耕耘。

    海爾正如動畫片裡的海爾兄弟一樣,敢於探索,勇於冒險,永不滿足。

    相比華為和格力,他可能沒有那麼多的世界第一或者時不時加入跨行業大戰,但他務實勇敢,積極自我變革,具有長遠的前瞻性和行動力,這點值得所有企業借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發生戰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