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堅持的阿道
-
2 # Yang紹宇
《道德經》是全球印刷量僅次於《聖經》的一部,是老子當初是三天完成的作品,而且是被門徒逼著寫下的,建議學習/借鑑的同時不帶有判斷的頭腦去看,條件允許最好和成道/成功/文學作品的人一起呆一呆,比如說一個成道者解釋佛經或者《道德經》與其他人解釋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不是一個空,你看《道德經》看到的也只是不是空的/世俗的東西。 如果你是一個空,即便是看一隻普通的水杯,你都可以在水杯裡看到空,看到佛! 所以,自己想做啥擔負起責任來,看清楚他背後的地獄和天堂,放開手去做就可以了。不要找理由、找藉口把責任推脫給占星術或者是《易經》,如果你把責任丟出去。你就可以呼呼大睡了,但這樣你是無法成長的;你必須要自己把方向盤拿過來自己開車。
我推薦的一本書是《論語》,這本書都加都很熟知了,它之所以能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流傳到現在就足以說明它的價值和意義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紀錄的載體是動物的骨頭、竹子、乃至金屬的容器到後來才有紙張的誕生,所以古代紀錄下文字是彌足珍貴的,所以一字千金的說法也從側面說來,古代的文字非常的珍貴,所以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也必須非常的簡練,這樣才可以在珍貴的竹箋上面寫下最重要的文字。而《論語》的文字也是字字珠璣,非常珍貴,裡面的說的道理和方法到現在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容在下略舉幾例:
關於教育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出自:《論語 為政》
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呢?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再溫習舊知識時候,能有新的體會、新發現、憑此就可以當老師了”
“溫故而知新”,對舊知識的溫習就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這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普遍規律嗎?每次當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如果不去複習,你就會把舊的知識遺忘在大海里面,然後就再也想不起來,只有經常複習才可以記起來學習的內容,這也是符合現在關於記憶的研究“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的規律,所以經常複習才會有助於知識的複習和鞏固。
“可以為師矣”,老師的責任或者說老師的道義是什麼呢?就是幫助學生啟迪,對於知識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教給學生可以自己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問題思考的路徑,這就是老師的教育的本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也是教育的事情。當你有新的知識和見解的時候,就是你在做你自己的老師呢!
關於修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吾日三省吾身”,你有沒有做到每天反思自己的行為,人是一個從自己的經驗或者他人的經驗過程獲得教訓和啟迪,然後才可以進步的物種,這也是人區別動物的一個重要的本質,是因為人會反思。所以你不斷思考的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這才是一個修身的重要路徑。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當然在《論語》它說的要我們去反思的是與別人合作你有沒有盡心力,你拿別人錢財和別人有承諾你就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這個說的“身修”,與朋友的交往你就要遵守信用,有信用別人才願意給你合作,這個說的是“口修”,老師傳授點知識有沒自己去複習,自己要時常思考這些東西。所以這個是“心修”。這樣三個層面是從身、口、心,三個方面層層遞進的。
第一,你要有反思的習慣,這樣才可以在人類社會上不斷進步,然後可以不被事情繁雜。第二,曾子說了幾個反思的方面,安身立命的能力要有,和朋友交往要取得人家的信任,要經常反思自己獲得新知識。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反思的方面。當然如果現在階段你有新的反思的地方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為有所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