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小小讀書筆記
-
2 # 貝裡士
在後腦勺延長型的祭司統治的時期的瑪雅文明,實際沒有活人獻祭習俗。在八世紀,後腦勺凸出的原瑪雅統治者外星人離開後,普通人類的瑪雅人,開始盼望他們早日歸來,他們不敢破壞後腦勺延長型的瑪雅人祭司督導建設的各種建築,包括金字塔,寧可放棄故鄉,北上,建立仿瑪雅文明的阿茲特克文明和南下建立印加文明,和當地人通婚。
而同樣是後腦勺延長型人主導的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因為沒有後腦勺延長型的統治階級集體離去,沒有發展盼望他們回來的祭典,所以,沒有發展出活人獻祭的習俗。
世界人類歷史上各文明、各民族都存在過人祭這種野蠻殘酷的社會現象。這是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對自然界的認識尚處於低階階段,遠古先民便會將自然界種種現象進行神格化加以崇拜,當遇到災難的時候,人們便會向神靈祭祀,祈求神靈保佑,人祭是遠古先民祭祀神靈的其中一種方式。在人祭出現之後,產生出了人殉,人殉的發生同私有制的產生密切相關,氏族社會後期,首領或奴隸主為了在死後繼續享受侍奉,便將生前的部分財產(牲畜、生產工具、玉器、骨器、陶器等)以及奴隸一起殉葬以供他們在死後繼續享受。
因此,人祭和人殉是古代兩種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社會現象,雖然兩者都將活人弄死。根據考古學、民族學資料和歷史文獻的記載,人祭是殺人祭祀神靈,表達對神靈的敬畏,祈求神靈的保佑以消災避禍,本質上是一種原始宗教的活動;人殉是用人為原始社會的氏族首領或者奴隸主陪葬,為了奴隸主在死後仍然受到侍奉。人殉處死的方式可自殺、誘殺、暴力他殺等,人祭的處死方式有砍頭、火燒、刀剁等。
我國考古所發現最早的人祭遺址是新時期時期仰韶文化,到了龍山文化這種現象還十分普遍,而且遠遠超過仰韶文化,到了殷商時期所用人畜祭祀的數量之多、次數之頻都淵源不是仰韶和龍山文化所能比擬的,在安陽武官村殷墟王陵區內,到1976年已經發現181個“人祭坑”,每一個“人祭坑”發現屍骨8到10人,計兩千餘人,已經發掘的十幾座大墓及中小墓穴,被殺奴隸多達五千以上。從甲骨文記載分析,戰亂、災害之年,用以祭祀的奴隸前後達到一萬四千多人。
到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也有用活人祭祀的現象,但是人祭已經不是一種經常性的、普遍的行為,並逐漸式微,而且相當一部分士人對這種行為持反對態度。不論人祭還是人殉,用以犧牲的弱勢群體並非完全出自個人自願而獻身,這種制度必然會伴隨著非正義的暴力安排,久而久之就會點燃平民階層、奴隸階層的不滿情緒進而導致暴力抗拒的行為,而且春秋戰國時期人力資源是保證國家安全和發展的第一資源,一個國家的青壯年尤其是男性青壯年的人口規模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為了避免人口資源的過度浪費,就完全有必要廢除人祭和人殉制度,用陶俑或者木偶代替活人進行祭祀、殉葬就滿足了這一客觀要求。
儘管這種現象在後世幾經復燃,如明太祖朱元璋重開人殉惡例,他的次子秦王早逝,他便令兩名王妃殉葬,而朱元璋死時,令眾多嬪妃、宮女一起葬入孝陵,但時代的趨勢是阻擋不了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人祭、人殉制度最終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