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林說農村
-
2 # 三農小紙條
生薑培土是決定生薑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培土合適,才能使生薑生長健壯,產量高。
大家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光、水、肥、氣、熱等條件。 除光外,水、肥全部由土壤供給,氣、熱有一部分也是由土壤提供的。生薑的種植對土壤的要求很高,在生薑的種植過程中,土壤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生薑屬於塊莖作物,其收穫的產品主要是塊莖,且姜的塊莖生長需要在黑暗溼潤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因此要想獲得姜的高產,就必須為姜的根莖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栽培中的田間管理工作--培土,既可為姜的塊莖生長創造黑暗溼潤環境,保護姜塊,又能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
生薑的根莖需生長在黑暗、溼潤的環境中,見光即停止生長。因此,應隨生薑的生長進行培土。培土過早,因氣溫高,晝夜溫差小,易造成地上部莖葉旺長,根莖營養積累少,發育慢。如果培土不及時,生薑的根莖暴露於空氣中,會因見光而停止生長,會嚴重影響生薑的質量和產量。
怎樣的培土更合理?培土一般為兩次小培和一次大培共三次培土
生薑的第一次培土: 在生薑的根莖有3~5個分杈,但未露出地表時開始,培土約2釐米厚。這時只需用小鋤或鉤子等農具,將生薑種植溝兩側4~5釐米寬的壟土 (一般壟寬25~30釐米)沿壟邊劃下到種植溝內,澆水即可。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利於姜的根莖膨大。第一次培土切不可過厚,否則容易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造成生薑新芽生長受阻,根莖分杈減少、生長緩慢,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影響。
生薑的第二次培土: 此次培土應在第一次培土20天后進行,培土厚度2~3釐米。此時,可將生薑種植溝兩側的壟土,用小鋤或鉤子等農具平入姜種植溝內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過厚,否則容易造成生薑的根莖生長困難,影響產量。
生薑的第三次培土: 此次培土又稱 “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後15天進行,厚度以7~8釐米為宜。這時需將原來壟上的土全部培到種植溝內,使原來生薑生長的溝變為壟,原來的壟變為溝。這一次培土非常重要,是決定生薑的根莖生長髮育的關鍵。若培土淺,則和姜塊短、粗;若培土厚,則生薑塊細長。以後,若發現有生薑芽露出,也應及時培土,保證生薑的根莖正常生長。
生薑培土注意事項1、在每次培土都要結合施肥、澆水,應先施肥再培土後澆水。培土2~3天后再澆水,儘量不要立即灌溉,否則易引發根部病害。第一次及第二次培土前,可每畝施入5公斤複合肥和40公斤生物有機肥,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處條施,不可將複合肥施於植株基部,以免造成燒苗,施後培土、澆水。最後一次培土應加大施肥量,這時正是姜的根莖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需肥量大,可每畝施入50公斤複合肥及75公斤生物有機肥。
2、在培土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造成生薑根系受損的情況發生,如果在培土後立即澆水,因根系有傷口,利於土傳病原菌侵染,導致根部病害加重。建議,澆水宜在培土追肥2~3天后再進行,此時根系傷口已基本癒合,抗病、抗逆能力增強。培土之後一定要及時進行根系養護,讓生薑根系儘快恢復吸收能力。對於養根產品的選擇,一定不要使用激素類肥料,因為此類肥料不但不能很好的修復根系,反而可能會加重根系受損。
回覆列表
在生薑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培土”是最關鍵的一步工序。因為生薑的根部塊莖,只有在潮溼、陰暗的土壤環境中才能生長良好。如果培土不及時,塊莖暴露在空氣中,那麼它就會逐漸變為綠色,根部分岔能力減弱,甚至停止分岔,這時的植株就會生長緩慢,嚴重的葉片也會發黃甚至落葉。影響姜的正常生長。
在生薑生長過程中,培土分兩次進行,在生薑長出7-8個葉,根部還未暴露在空氣中時,要及時培土。這時培土不要太厚,一般在10到20公分左右為宜。如果培土太厚,就會使土壤透氣性變差,影響根部塊莖的生長。
培完第一遍土之後,再過30天左右,上第二遍土,這遍土要深培,因為這時是大姜生長最快的時期。
每次培土錢要結合追肥、澆水同時進行,這樣有利於滿足生薑生長的需求。第一次培土可以追施高鉀複合肥每畝10公斤並(由於有機肥可以提高生薑品質和產量)摻入成品有機肥40公斤。之後為了儘快讓肥料分解和轉化,要隨時澆水。
由於第二次培土時,是生薑生長的最快時期,這時的需肥需水量增大,這時可以每畝追施複合肥40公斤,有機肥50公斤。也要隨候澆水。
用這樣的培土、施肥法,在做好各種病蟲害的基礎上,可以基本保證生薑品質好,產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