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三人行之老馬

    有人說,給我一個支點 我將撬動地球。

    積極思考的習慣,就如同一個支點,擁有這個支點,我們就大機率的解決問題,人生就會有所改變,積極思考,成就積極人生。

    我們的思考習慣,源於童年,在少年、青年、壯年時期不斷豐富,多在老年固化。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到老,多有這方面的意味。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積極思考的習慣?如何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培養積極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幹事情前,要明白一點,幹任何事都有它的難處。

    太陽之下的物體都有光明一面,也有陰影的一面。我們在看到陰暗的時候,就要下意識的去尋找光明的一面。

    其次,幹事情,不要有太多的顧慮。

    我們幹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怕幹不好,亦或者怕被人利用,其實我們最應該怕的是我們沒有用,沒用的人生,那就尷尬了。

    最後,事情幹完後,即使沒幹成,不妨換個角度看,學會調侃。

    如果有些事情無法改變,那麼不妨笑笑,調侃下。如果我們打的是一份土豆燒牛肉,就算一不小心掉了一塊牛肉,只能吃土豆,但是這份土豆,是不是也有牛肉味?也是有收穫的。

    如果幹每件事都能做到以上這三點,我想積極的人生就在眼前。

  • 2 # 孤鸞迴響

    要學會積極的思考,必須開括思維,開解你的思想,讓自已的一個獨立的見解,獨立的人格,組建自己的信心。所以說要先有自己,或是和積極快樂高層次的人交朋友,借他們來培養自己。但之後還是要養成一個成熟的人格。孔子講吾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你要明白三十歲立的是什麼,我老師一直講,能三十不惑為什麼要等到四十?二十弱冠,三十歲立身,立的是獨立的品格,代表長大成人,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要有一個謀生的技能,知道自己以後該怎麼辦。孔子講的不在於年齡,在於境界,是志於學,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六種層次。不是十年一變的年齡,層次和年齡不同,有的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志於學,有的人偏偏四十歲就能耳順,在於心理,在於經歷,要想積極的思考,第一步就是志於學,先學習,儒家講誠意正心,誠於中,形於外,佛家道家則是信受奉行,這幾個字很關鍵。

    要志於學,開始意志不堅必須有一個人領路,要麼讀書,要麼實踐體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兩個方面,古代的先生教學都是讓學生先背書,這是理論,先有了一定的積累,然後再帶著學生遊學,遊學是實踐,是去踐行檢驗所學的知識。這都是開拓思維的方式,有句話叫學以致用,學了就是用的,用上之後才會快樂,在學習實踐中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我懂事懂的晚,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自己,沒有一個人來引導我,父母都是農民,知道讀書好,讓我念書,但卻不能給我引導。高中畢業之前沒有理解過讀書的意思,為什麼要讀書,後來經歷了幾次失敗,也惆悵,再看古人的書,感慨萬千,突然開始懂了,後來遇見一個大爺和一個姐姐,細心帶了我三年,這兩個人一個是猛藥,一個是柔水,我開始讀道德經,繫辭,大學,中庸,開始逐漸明白。

    前路通達,自然會積極。別人給不了希望,要自己給自己希望。所以透過讀書,透過經歷,把那些事情看淡,看魏,看明白,沒有了壓力,或是能自由應對壓力了,自然就積極了,所有的消極要麼是沒有自己,要麼是沒有希望,要麼是自己能力不足以應對,又沒有人幫助,記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越是困境,越是機遇,越是困難,越代表幸福要來了。

    所以孟子講,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述我所見聞,勿令負師恩。

    前車之鑑,以警後來之人勿再入迷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筱懿《情商是什麼》這本書蠻不錯的,探討一下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