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顧來路

    已經發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另外還有第二部《群》,寫社會,寫主人公覺慧到上海以後的活動。作者準備接下去就寫《群》,可是一直拖到一九三五年八、九月我才開始寫了三四張稿紙,但以後又讓什麼事情打岔,沒有能往下寫。第二年靳以到上海創辦《文季月刊》,作者為這個刊物寫了連載小說《春》,一九三九—四○年作者又在上海寫了《春》的續篇《秋》。這以後《家》、《春》、《秋》就被稱為《激流三部曲》。

  • 2 # 涵哥川弟生活日常

    《家》《春》《秋》三部曲中,巴金寫出了身處封建壓迫下的一群年輕人的生活,他們的愛,恨,歡樂,痛苦,他們如何在生活的急流中奮勇抗爭和拼搏,激盪起種種水花,匯成“一股奔騰的激流,具著排山之勢”,向著理想中的未來奔流。因而,巴金以激流命名他的“三部曲”是有深刻的寓意的。

    已經發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另外還有第二部《群》,寫社會,寫主人公覺慧到上海以後的活動。我準備接下去就寫《群》,可是一直拖到一九三五年八、九月我才開始寫了三四張稿紙,但以後又讓什麼事情打岔,沒有能往下寫。第二年靳以到上海創辦《文季月刊》,我為這個刊物寫了連載小說《春》,一九三九—四○年我又在上海寫了《春》的續篇《秋》。我為什麼要寫《春》和《秋》以及寫成它們的經過,我在《談自己的創作》裡講得很清楚,用不著在這裡重複說明了。這以後《家》、《春》、《秋》就被稱為《激流三部曲》。至於《群》,在新中國成立後,我還幾次填表報告自己的創作計劃,要寫《群三部曲》。

  • 3 # 夜空飄雪

    《家》、《春》、《秋》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後,心底不禁為他人感嘆!這三本書都是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從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事實上這個大家庭裡處處充滿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真是個虛偽的大家庭!因為在這個大家庭裡,我也認識了許多人物:怯弱而背貞壓力的覺新;充滿正義感的進步青年覺民、覺慧與張蘊華;敢於抗擊命運的淑英、鳴鳳;花天酒地的克明、馮樂山、克定,還有高老太爺這些性格與行為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勇於進取、勇於抗爭的覺民、覺慧、蘊華……他們都會有美好的未來。就像蘊華所說的,這是一條路,一條充滿了危險與挑戰的路,這路上到處橫著青年們的屍體。如果不搏一搏,堅持著,怎麼會擁有自由、美好的青春呢?這條路,淑英、覺慧自由走過了,走到了上海。

    覺民與蘊華攜手走著,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覺新澤經過了這條路,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遠遠的繞開了這條路,但他卻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這條路留下了自己的“屍體”——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屍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鬥志,這就是一種死亡。

    該走的走了,該留下的留下了,殘存下來的高家哀嚎著,有的為舊時代的終結的害怕;也有為新時代的到來的惶恐。最終高公館散了,可那個時代人再繼續,掙扎著他們的命運,失去的已經是永遠的消逝,活著的仍在掙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人民的好惡是檢驗秦腔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