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學多悟多讀書

    資治通鑑,看文言文版本,還是看白話文版本,根據不同的人的需要而定,倒不是每個人都應該看文言文版本。研究古典文學和研究歷史的,一定要看文言文版本,研究其他學科的,倒也未必一定要看文言文版本。

    我本科是學習法學的,所以我當時完全是處於對《資治通鑑》中歷史的瞭解,所以我選擇了看白話版本,看起來流暢,歷史事件的描述與文言文八九不離十。

  • 2 # 江南垂柳溪邊客

    一定是中華書局20冊本的《資治通鑑》。

    大概有七、八年了,我一直讀《資治通鑑》,也是由於不知道讀什麼樣的《資治通鑑》,先後買了四個版本(還都保留著),後來才知道要讀有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鑑》。記得當時在北京跑遍了新華書店和舊書店,但都買不到全的(20冊)中華書局出版的《資治通鑑》。四年前,到承德的木蘭圍場出差,在一家很小的書店(新書、舊書都賣),竟看到的了中華書局的《資治通鑑》,而且20冊齊全,有八成新,以整100元成交(原書定價332元。當時還買了乾隆御批的《資治通鑑》三大冊,加上所帶行李,回京可受累了,但有了好書,心中高興)。後來這套書總放在書櫃的顯眼位置,經常用的幾冊便擺在書桌上。從“精度”角度講,沒有別的版本比這套中華書局《資治通鑑》好,有些版本“缺斤少兩”嚴重。

  • 3 # 60秒養生

    "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通鑑》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諸史之異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於前,文省於舊,惟《通鑑》可以當之.”

    1.當成小說讀。通鑑的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小說,刀光劍影、宮闈鬥爭、人性險惡自不必說。也有才子佳人、市井小民的故事。 2.記筆記。這一點很重要,筆記會強迫你搞清楚歷史脈絡和一件事情的起始原委。如果記得筆記你自己都看不懂,那就要重新讀。

    3.參考度娘。比如看到元嘉十七年(440年),上網搜下公元440年,基本上人家的解釋也是參照通鑑的,所以給你一個參考。 4.找一個白話文的版本。當然文言文功底好的可以忽略這一條。 5.不要看前人關於什麼通鑑的解讀,尤其你第一次看通鑑。看別人的解讀就像別人把一個美味佳餚嚼碎了在吐到你嘴裡,還說很有營養。當然等你對整本書有了自己的看法後,那時候就可以充分地參考別人的意見了。

  • 4 # 泰和道安

    資治通鑑,給皇帝看;

    司馬光撰,越古越真。

    中華書局,古籍第一;

    各種版本,文言為佳。

    只讀原著,不看後人;

    要想看懂,用心權衡。

    背後原理,在於德經;

    德經王道,源於道經。

  • 5 # TonyDeng

    《資治通鑑》,一般用胡三省注的版本。哪個出版社的只是看印刷質量,中華書局的就可以,現在新出的說是20冊版本,我手頭是10冊的。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讀史必讀資治通鑑,透過皇帝大臣對話知道他們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全面總結歷朝歷代政治智慧,記錄從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前後共1362年曆史發展軌跡,展示一千多年時間裡歷朝歷代興衰交替歷史滄桑,揭示歷史發展必然規律,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歷史興衰,從周威烈王23年寫起,公元前403年,一直寫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公元969年,共16個朝代,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便積勞而逝,從成書定稿都是親自動筆,資治,就是致治,資助修治,通鑑,就是共同的鑑定,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亦記載經濟,文化,書中描述探討,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幾十個政權盛衰,生動刻畫帝王將相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大家知道偉人毛澤東熟讀歷史,看資治通鑑幾十遍,發動史無前例文化大革命前,又回湖南老家滴水洞平房再看資治通鑑,作為一箇中國人,就必須熟讀歷史,所以說奉勸列位看官,資治通鑑越早看越好,資治通鑑有文言文版本,有白話文版本,研究歷史的一定要看文言文版本,普通曆史愛好者還是看白話文版本,讀文言文版本難度極高,不明白說的什麼意思,進度非常緩慢,就是對人折磨修煉,先看白話文版本,再看文言文版本也行,人的苦難和煎熬,就是透過看書才能磨鍊出來,讀完資治通鑑好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堅持讀完資治通鑑就是勝利,而且還要多讀幾遍,最好邊看邊動筆做筆記寫感想,日積月累,知識面必然寬廣。建議在網上免費線上閱讀白話文資治通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製一個這樣的櫥櫃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