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舊影視牆
-
2 # 土土街
筷子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方象徵著地,而圓象徵著天。天圓地方,天地合一,這是中國人對世界的理解,應用在飲食文化上。手持筷子,拇指和食指在上面,無名指和小指在下面,中指在中間,象徵著天、地、人三才之象,天時、地利、人和。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韓國、朝鮮、越南、蒙古國都使用筷子。但是他們的筷子又充滿各自特色。
——日本——
日本的筷子短而且尖,有時候在國內許多餐館看到那種頭部尖尖的筷子,都是受日本筷子的影響。
日本飲食中,魚類海鮮佔到很大比例,為了能夠更好的吃魚,便將筷子筷身截短頭部做尖,便於吃魚。日本筷子款式繁多,通常都是木製,也有包漆的。他們對筷子的十分尊敬,動用筷子前必先說聲“領受了”,餐後放下筷子則說“蒙賜盛饌”,這些充滿宗教感情的話語,實為感謝我們從山、海採擷的食物的人及天地、大自然的恩賜。為感謝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為人們效勞,日本將每年的8月4日定為“筷子節”。
非常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往往是為感謝神靈庇佑,將生活的希望、五穀豐登的願望希冀於神祗,從來不會將筷子“辛勞”具象化。這也體現了兩國人不同的性格,日本人講究細微,中國人追求大氣。
——韓國——
韓國的筷子仍然保留古稱“箸”(저),因標準韓語(相當於韓國普通話)中“저”的意思繁多,因此在其後加上“가락”(galak),用“젓가락”表示筷子。有趣的是,“가락”的意思是“棍棒”,與太原話“格蘭”從發音到意思驚人的一致。
較之中國,韓國的筷子稍短,而最大不同在於,韓國的筷子幾乎全是金屬筷子。
中、韓、日的筷子比較
中國、日本每年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製成“一次性筷子”,韓國到處的金屬筷子,也是因為保護森林資源而生。這一點上,我們真應該學習仿效。
——越南——
越南也是“筷子文化圈”的一員。越南的筷子有子母之分。母筷子大且長,扁長型,寬度在三釐米以上長度在三十釐米以上,都是一雙使用,大多數用來盛飯用。子筷子是圓形的,一頭大一頭小,小頭夾菜用,大的那頭把手。
——其他國家——
東南亞一些國家因為華人眾多,筷子使用跟中國無異,即使其他東南亞民族也都能適應筷子。隨著中國菜走出世界,越來越多的歐美人也進入了筷子圈。
-
3 # yaimh
有人說現在讓我們拿得起,放不下的是筷子。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美食多多的中國,想象一下如果品嚐這些美食不用筷子,那該少了多少趣味以及食慾。個人感覺筷子賦予我們優雅的姿態。據目前所知,用筷子的國家只有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越南 。但是各國的是用筷子的習慣也不盡相同 。
韓國大多使用金屬筷子,而且吃飯的時候會輪流使用筷子和勺子,因為韓國人比較喜歡喝湯和將各種事物組合起來的吃法,比如把飯泡在湯裡的吃法等等,所以會常常用到勺子。
日本大多使用柳木筷子,因為相信柳木可以避邪,因為日本人喜歡端著碗吃飯,所以筷子很短。日本人是即使喝湯也喜歡用筷子而不用勺子的,因為他們正好和韓國人相反,認為每道食材自己的味道最重要,要一一品嚐,所以更喜歡用筷子,他們會認為只有小孩子才會用勺子吃飯。
而中國的筷子最長,因為中國人一般圍成一桌吃飯,還會給別人夾菜以顯示客氣。我們國家的筷子各式各樣,精緻美觀。使用筷子吃飯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學習本能。
現在很多飯店提供一次性筷子,雖然一定程度上能保障衛生,但還是倡導大家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因為不環保,造成浪費。還有就是在飯店吃飯的時候很多菜希望提供公筷,這樣比較衛生。
-
4 # 都市南鄉子
十個國家上下。主要是我們與周邊鄰國,集中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圈。中日韓,蒙古,北朝鮮,越泰老緬柬,加上一個新加坡。受華人文化影響較早較多的地方。
回覆列表
中國以外用筷子的國家:南北韓(最早引入的中華境外地區)、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蒙古國很少用筷子的,當然吃中餐時會用到的。
漢人普及使用筷子之後不久也開始傳入很多個少數民族,如高山、苗、藏、蒙古、回、滿、壯族等,雖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但也常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