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縣鋒哥
-
2 # 橙小劉
我朋友就是養殖水律蛇的,方法如下。
一、建造立體蛇房。
蛇飽食一頓後盤蜷在窩內連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動,直到腹內的食物完全消化掉,才會再爬到窩外飲水和覓食。因此,給蛇建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窩非常重要。鑑於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一種樓房式的“多層立體地下(上)蛇房”。此蛇房深入地下1-2米,用磚有規律地層疊在一起,形成9-14層的地下(上)蛇房,供蛇自由的選擇居住層次。此蛇房不僅擴大了原有養殖面積,也擴大了存蛇量。此外,還能克服過去早春、隆冬兩季無法取蛇上市的缺點,可隨時取活蛇供應市場,在蛇價較高時出售。此蛇房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也適用於炎熱多雨的南方。
二、混合用藥。
蛇不易患病,但由於人工養蛇的面積一般不大,有時飼養密度嚴重超標,預防工作不可忽視。我們給蛇打防疫針時,是將消炎的、驅蟲的、營養的混在一起,一針進去可收到防病、驅蟲、營養三不誤的效果。具體的藥物配方為:慶大黴素(20萬單位)10支、左旋咪唑2支、地塞米松5支、維生素B121支,對注射用水100毫升,可注射50條蛇(1公斤左右),一般連注2次即可。
三、給活餌注射藥物防疫。
給飼餵蛇的蛙、鼠、小雞等活餌注射防疫針,食餌營養健康,沒有寄生蟲,蛇吃後長得快,少患病。其藥物配比劑量可掌握在給蛇的1/2至1/3。
四、同場混養。
蛇類有群居的習性,養蛇戶若摸透它的習性,把幾種脾氣相投的蛇放在一起同場混養,不僅便於管理,還可省下了另建蛇場的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五、分割食餌。
蛇貪吃成性,有時自己不捕食,專好搶食其它蛇“口”中現成的肉,可經常發現二條或三四條蛇在爭食一隻蛙,這樣容易導致自相殘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遇到這種情況,可甩剪刀把被搶食的蛙剪開,分割為兩塊或數塊,以避免爭食。
六、蛇場安燈泡。
在蛇捕食旺季到來之前,在蛇場裡安裝幾盞節能燈和黑光燈,可誘捕各種飛蛾和昆蟲供蛇、蛙一塊捕食,以此增加蛇和蛙的食物品種,有利於蛇的生長,並延長蛙的壽命,保證讓蛇隨時捕食到鮮活的食物。同時,也便於飼餵人員在夜間觀察蛇的活動和進食情況。
七、蛇場罩“網”降溫。
面積較小的養蛇場,若在盛夏來臨之前未做好遮蔭避暑工作,很可能就有熱死蛇的現象發生。應抓緊設定遮陽網,罩上蛇場的一小部分。注意不能將整個蛇場罩住,否則會因太嚴,不透氣,直接影響蛇場的通風。在梅雨季節,若溼氣不能及時散發,易造成場或蛇窩溼度過大,嚴重時會引發黴斑病。因此,一定要合理用好遮陽網,確保蛇類平安越夏。
回覆列表
蛇的一身全是寶,蛇肉中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有增強腦細胞活力的穀氨酸,還有能夠消除人體疲勞的天門冬氨酸等營養成分,蛇肉中含量特別多的亞油酸,對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同時蛇肉還有滋膚養顏、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蛇膽被奉為珍貴的中藥,它能祛風除溼、清火明目、止咳化痰。因此,越來越多的養殖加入到養蛇的隊伍中,發酵床養蛇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生態養蛇法,透過與現代微生物發酵處理技術的結合,成為了養蛇業持續發展的新模式。一、發酵床養蛇介紹:散養蛇類可以直接排洩在發酵床墊料上,無須清理蛇在發酵床的糞便,蛇的糞便在發酵床上,一般只需二天就會被髮酵床進行微生物耗氧發酵分解處理,經過有益微生物分解,糞便給發酵床墊料產生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營養,促使在發酵床有益菌不斷繁殖而形成有益菌體蛋白,可殺滅有害病菌在發酵墊料上。蛇生活在有益菌群的發酵床上,更有利於其健康成長,改善蛇類在天氣常變溫度下不容易生病。春夏季的雨水比較多,蛇類生活在酵床上會感覺很乾爽,不會經常聽說見到蛇產生什麼面板病的感染。冬季發酵床又能保溫,減輕打破無冬眠養殖戶的加溫養殖成本,是天然微生物有益菌的生態養蛇場地。今後對蛇產品的品質,有高的仿野生態綠色食品的要求發展,今後是蛇類市場品質競爭的優勢。二、發酵床養蛇的好處:1、節省人工:蛇類可以在發酵墊料上直接排洩,無須每天清理蛇箱;2、節省飼料:蛇的糞便在發酵床上一般只需二天就會被微生物分解,糞便給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營養,促使有益菌不斷繁殖而形成菌體蛋白,蛇類採食了這些菌體蛋白氣體不光可以補充營養,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3、降低蛇用藥費成本:蛇生活在有益菌群的發酵床上,更有利於其健康成長,不易生病,減少醫藥成本;4、改善蛇類體感溫度。因蛇是種溫溼動物,夏季生活在酵床上會感覺很涼爽,冬季又能保溫,能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是一種天然的生態養蛇場;5、墊料和蛇糞混合發酵後,直接變成優質的有機肥;6、提高了蛇肉的品質:口感好,無土腥味,蛇肉是一種野生綠色食品更有市場競爭優勢;三、發酵床養蛇菌種的選擇:發酵床養蛇菌種是製作發酵床成功的關鍵因素,養殖戶要慎重選擇,不要貪圖便宜,去市場上購買一些劣質菌種,前期可能感覺效果還行,後期因為菌的活性和含菌量較低,會出現不發酵,死床等不穩定現象!要去找一些正規廠家以及售後服務較好的技術支援公司購買。發酵墊料要用乾淨的工具,地方要進行消毒處理,確保外界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