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富貴66686
-
2 # 土味影片鑑賞
生氣是人的一種情緒表現,每個人都會生氣。但因為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生氣,而耽誤了眼下要做的事情,或是影響了健康,就不划算了。 我覺得人克服心理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然而修煉是以境界為前提的。一個胸中懷有宏大志向的人是不應該過於被瑣事糾纏的,天下其實沒有多少事情值得我們計較,絕大多數事情都是“不過如此”。 我不太願意憂鬱、煩惱、生氣,更不太可能憤怒。當然,“願意”之說似乎幼稚,有誰是“願意”呢!在內心深處,確實有很多讓我們憂鬱、煩惱、生氣的事情,更大的可能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真的想放下並不困難,憤怒更是用不著。 人的情緒受天、人之惑,所謂“天之惑”是指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但這些都無可更改。不能改變就容忍,就去做更困難、更絕境的假設。所謂“人之惑”是指與人相處的摩擦,如果人家損人利己,我不欣賞,但可以理解,理解為別人的一種生存方式罷了;如果損人不利己,當然使人厭惡,但正因為如此,這種人才特別值得同情,因為他們太矇昧了。 當然,我們畢竟還是凡俗之人,當一件事情來臨時,肯定會有不好的情緒,但我會調動全部的內力去抵抗它、排解它,至少會把它隔開在另一個更小的心靈的小盒子裡。 當一件具有副作用的事件來臨,你試圖作如下的思考: * 我有改變的餘地嗎? * 我改變它的消耗與能夠換來的成比例嗎? * 我放棄和容忍的損失具體是什麼? * 如果損失的可以折算成金錢的利益,我會那麼需要和依賴這些錢財嗎? * 如果損失的是增加得分的名聲,我會那麼需要和依賴這些名聲嗎?這些增加的名聲最終解決了我的什麼? * 如果損失的是減少得分的名聲,有多少人關注這件事,自己不計較是否天下本就沒人在意? * 即使事關氣節,若干年後公論不能回來嗎? * 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是否來自最親近的人和最瑣碎的事? * 除了跟最能接受自己的人發洩,我們還有什麼能耐? * 除了這些最不值得關注的瑣事,難道我們沒有更有意義的事情去關注、思考、努力嗎? * 長城還在,秦始皇在哪裡? * 蘇格拉底死了,他大概在笑話我們活著的莫名其妙憂鬱的人吧? 因此,我的朋友,我們一起好好修煉吧,用自己的愛去關注生命,從最近的開始,逐漸延伸到遠去的,包括我們能夠認識的一切生命,包括我們遭遇的一切可憐的生命。
-
3 # 絕不弔兒郎當
為什麼不生氣?心靈雞湯喝多了?該生氣就得生氣。生氣是一種自然的情緒表達,是一種宣洩,也是表達態度的一種方式。無論發生什麼事兒都不生氣,絕無可能。根本不用強迫自己去達到這種境界。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長期忍耐而形成潛在的內心壓抑,或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失去主見與自我。但我們要儘量做到心胸開闊,不能大事兒小事兒什麼事兒都生氣。同時,必須明白:生氣可以,但必須理智解決問題,不能一味的氣下去。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單純的生氣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氣多傷身。沒有一定的理解與包容,就不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也會影響家庭生活和諧以及做事效率。
-
4 # 一棵阿樹
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你的弱點,唯有強大了自己,才能百毒不侵。
-
5 # 夜空守望者Zjq
生氣,是一種憤怒值壓過理智的行為。從生理角度,憤怒是一種生理反應:腎上腺素會飆升,手不自然握緊,……當故意做出憤怒的樣子,人也可能會產生憤怒的感覺。
人無完人,似乎用在“生氣”二字上特別恰當。千百年來,幾乎沒有人從來沒有生氣過。生氣的表現,輕者將他人言語或動作記於心內,重者用粗言鄙語呵斥他人,更甚者動手毆打他人。
但,生氣的本質是用他人的錯誤傷害自己。也分兩種情況,一種,將他人言語記於心內,事後反覆推敲。心中憤憤不平。吃不好,睡不好。致使神志恍惚,無精打采。終究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另一種,用言語或武力回擊令你生氣的人。這種情況往往得不償失。辱罵毆打他人,傷害你與他人相互之間的情感。引起他人反抗,搞不好,賠錢又賠命。到頭來,受傷的終究是自己。
生活中很多事,光靠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得靠智慧化解。1,多想想,退一步又如何,退一步海闊天空。2理解“人無完人”,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喜歡上自己,消除自罪感,可以慢慢消除自己生自己氣的行為。3,嘗試從對方的角度思索問題,就會輕易地發現,其他多數人都是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之上,根據當前情境在做最好的事情。所謂“因為理解,所以慈悲”,當徹底理解了他人,我們會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同時在出現潛在誤會時也更可能想到好的解決方法,許多問題往往就不再能激起我們的憤怒。
回覆列表
函養,大度。生氣是萬病之源。
不有一首《不生氣》的歌嗎?
不生氣,不生氣。
他氣你不氣,
氣死無人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