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夢如真

    題主提問的問題是:如果螳螂像貓那麼大,後果會怎樣?

    因為題目限定條件比較簡單,那麼我姑且限定一下條件,就是在目前的地球環境中,螳螂長到貓那麼大,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都知道,目前存活在自然界中的昆蟲的體型都是相對較小的,比較常見的大型昆蟲,像鍬形蟲、獨角仙等,最大的體長都在100mm左右。體長最長的尖刺足刺竹節蟲最長可達33cm左右,但是這樣纖細瘦弱的昆蟲給人的感覺也都是弱不禁風的樣子。

    昆蟲的體型都是偏小型的,這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大多陸生節肢動物呼吸系統是透過遍佈它們肌體中的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而不是透過血液間接吸收氧氣,這樣的呼吸系統效率是不如肺部呼吸的。根據古生物學家考證,遠古時期存在一些體型巨大的昆蟲,比如巨型蜈蚣、巨型蜻蜓等,這是由於遠古時期地球大氣中含氧量較高,如石炭紀時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高達35%,比現在的21%要高很多,只有較高的氧含量才能為大型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提供足夠的氧氣。

    其次,昆蟲大多是靠外骨骼來支撐形體的,外骨骼不僅可以承重,還可以作為甲殼保護生物,但是承重能力小,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外骨骼本身就會很笨重,所以只有較小的動物用外骨骼。另外,外骨骼不會跟著生物長大,所以外骨骼動物成年以前必須定期蛻殼,蛻殼時沒有保護,就會很脆弱。另外,確少內骨骼的支撐作用,生物形體也很難長大。

    第三,生物的體型變大,不僅僅是在尺寸上變大,更重要的是體重的增加。我們知道,肢體力量的大小取決於其截面積的大小,而截面積是與截面直徑呈平方關係的,體重的大小取決於體積的大小,與截面直徑呈立方關係。假如昆蟲的身體尺寸增大10倍,那麼肢體截面積增大100倍,體重增加1000倍。這樣的話,昆蟲在活動時,支撐本身重量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其身體的靈活性與之前相比定然會是天壤之別。

    所以,螳螂如果變成貓那麼大,其靈活性、隱蔽性、甚至維持自身的新陳代謝都可能是個大問題,捕食和逃生都會變得很困難,這種情況下首先就要考慮自身的生存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六歲了,問沒人把小孩放肚子裡,肚子裡怎麼會有小孩?當時又想笑,怎麼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