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昌177543618
-
2 # 湖畔的微風
任何偉大的作品和任何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就像我們認識自然科學一樣,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認識手段和認識能力都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比如說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轉變,就是人類對地球和宇宙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全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所謂“地心說”就是以前人類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陽、星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後來,哥白尼透過觀察天體運動,提出了所有天體都是圍繞著太陽運轉,當然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遺憾的是,他的正確理論被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是異端邪說,他本人也被處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宇宙認識的進步,令哥白尼和世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太陽只是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現代人還沒有搞清楚。再比如,中國古典宏篇鉅作《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所以影響之巨,是因為透過它能看到整個封建社會的榮辱興衰。作品內容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貼近百姓生活,流芳百世。另一方面它又侷限於一個時代的變革,並不會穿越歷史的未來。
所以任何偉人、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有其侷限性的,這一點無疑也是永恆的。
-
3 # 輝城啊
偉大的作品當然可以逃脫時代的侷限性。
更武斷地說,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皆是因為它經歷了時間與歷史的洗禮。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散發出熠熠的光輝。諸如《論語》、《詩經》、《楚辭》、李杜的詩歌、《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諸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拜倫的詩歌、卡夫卡的小說、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等,諸如牛頓、愛因斯坦等物理大拿的論文等。
理科的著作,我們暫且不論,就說文學。我們的文科教育,收到蘇聯的影響很大,但凡論及一部作品,都會往階級論去闡釋、去理解。比如說,《紅樓夢》這本書,我就記得曾有一篇前言,以封建階級論去理解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的行為,把賈府的墮落歸於地主階級的劣根性。這樣理解文學作品,不是不可以,但難免會一葉障目,錯過了小說中的最值得詠歎、讚賞的部分。
我們站在現代的角度,去觀察歷史上的人物,刻薄地講,他們都會有時代侷限性。李白為什麼不懂物理學?托爾斯泰為什麼不支援激烈的革命?卡夫卡為何會有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這樣的追問,有意義嗎?看似宏大,最終卻指向虛無。他們只所以偉,都是作品之中寫出了人類普遍的困境與偉大。安娜·卡尼列那的焦慮,哈姆·雷特的生死追問與選擇、卡夫卡根植於內心的焦慮(是的,就是《城堡》門外徘徊的K),賈寶玉的悔恨、《詩經》中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無論過了多長時間,無論是在什麼歷史階段,他們都會深深地感動我們。
相反,緊跟時代的作品,往往無法成為最卓越、最偉大的作品。如柳青的《創業史》,除了文學研究者,幾無人再讀。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但偉大的作者,會以其強勁而有力的敘述去超越。
-
4 # 嬌嬌翱翔
寥寥無幾的幾個回答,就表明這個題目非常難。仔細學習和拜讀了幾位的答案,獲益匪淺,感覺高手在民間的確有道理。不知道是題目本身有問題,還是我的理解有問題,總覺得這個問題不知道從何下手、如何開篇。結合幾位略有差異的回答,我想問題可能還是出在如何界定“偉大的作品”。或者說哪一類的“偉大作品”。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文學的,哲學的,科學的等等。單從某些方面來說,有些反映公序良俗、描寫自然風光、歌頌美好愛情、弘揚真善美、針砭假醜惡的作品(包括小說、詩詞),永遠都是不過時的,無疑可以超越時代,萬古流芳。但是這一類作品也都不一定需要是偉大的作品。如果說是科學方面的作品,我倒是贊同“萊蒙湖邊”的意見,它一定是有時代的侷限性。所以,如果不由分說武斷的下結論,偉大的作品一定可以逃脫時代的侷限,值得商榷。不對之處,請指正。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偉大的作品來源於當時真實的生活,表達了當時人們的生活與追求,宏揚了正能量。作者的認知不可能逃脫時代的侷限性,因為他們並不可能預知社會發展程序,如《紅樓夢》也只是揭示了當時社會從盛到衰的演變過程。而魯迅的大多數作品也是對當時社會時弊的抨擊,由於其作來源真實的社會百態才具有生命力,但不可能逃脫時代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