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久清風微微

    我覺著年味還好吧,趕集的時候年味重點,過年前自己刷車的時候年味重點,還是要約上幾個朋友,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現在的服務行業,都服務的挺好,我們懶了,就沒有過年的感覺了

  • 2 # 心如簡淡如菊

    廣東的客家人和潮汕人,過年習俗較多。年後同事回來說過年沒有休息的時候,過年要祭祖,每天要走親戚拜年,近農曆十五時要拜媽祖!時代在前進,優良的傳統要延續!

  • 3 # 火石文

    個人認為放鞭炮更有年的味道,因為都知道古代神話傳說當中年是一種怪獸,經常出來禍害人間。過年鞭炮就是為了嚇跑年獸,讓老百姓免遭年獸的打擾。放鞭炮也是預示著吉祥美好的訊號。

  • 4 # 美味順口溜

    老北京的年味兒還是很足的,從臘八開始準備各種過年用品,臘月二十三最後倒計時開始,每天都有做的東西,那套俗語大家應該也聽過。直到三十守歲,初一開始廟會,還有各種吃食,都有講究。現在可能是大家選擇的比較多,所以淡了。但我還是認為我小時候的北京年味十足!

  • 5 # 藍瘦這些那個

    現在其實走哪年味兒都沒有小時候濃厚了,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過年會做一大桌子好吃的,一家人坐下聊天歡笑,我相信不論南方北方,魚都會是過年餐桌上必備的菜品,預示著來年年年有餘,不論清蒸,紅燒,還是糖醋

  • 6 # 海洋福哥

    我感覺都差不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只是身在廣東,過年都不可以自己殺年豬這個跟祖國中部地區還是有區別的,不過在廣東過年就是逛花市。

  • 7 # 一個人的減肥

    粵西地區的過年習俗保持得較好

    每年除了醒獅遊行還有飄色活動。

    年文化讓在外務工及經商、求學的粵西人

    總記得回家的路。

  • 8 # 游泳的魚638

    我覺得我們北方更有年味,除夕貼春聯包餃子,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初一起床去給長輩拜年。正月裡幾乎都有文娛節目。農村也自發組織各種表演,小品,舞蹈,歌曲,扭秧歌等等

  • 9 # 小小lee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年味,符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不能說哪個好,那哪個不好,過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團聚,怎樣過都是幸福的!

  • 10 # Faye顧飛飛

    南北方過年時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上海的年味體現在飲食的方方面面 比如花時間製作精美的菜餚:油炸的爆魚 手工製作的蛋餃 尤其少不少八寶飯和酒釀圓子等富有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之意的美食,這些都體現了年味。

  • 11 # 菜菜和多米

    年味,就是我媽做的花饃和餃子。山西人,最愛吃各種面了,過年是必須蒸饅頭的,各種花饃,棗饃,是主食,也是藝術品呢

  • 12 # 尋味安安

    過年的年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受不同的社會文化影響,因此對過年的感悟和態度不一樣。

    我生在南方,也長在南方,而且家是農村的,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面,從出生就受南方農村家族文化的薰陶,因此覺得我們南方農村大家族過年最有年味。

    我們過年一般是兩天的活動,即臘月30的天,一家人做飯吃飯打牌活動,家族裡面有10多戶小家庭,每家出幾百塊錢,然後安排人統一去城裡買菜,菜買回來交給婦女們處理,男人們就做點打雜的活。

    吃年夜飯前要祭祖,祭祖的活得家族裡面德高望重的人的操持,需要燒紙,點蠟燭,點香等等。然後嘴裡還要念請神的語言,最後還要敲鐘請神吃飯,最後放鞭炮,這一系列的活動,讓人覺得過年有了神秘感,有了儀式感。而且在做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大人們會讓幾個月大的嬰兒,或者其他幾歲大的小孩跟著大人一起對著家族牌位作揖等等,這對小孩來說,是一種家族文化的薰陶,從小讓他們感受到家族文化的神秘和嚴肅。

    過完了臘月三十,就是正月初一,這一天,全家老少男女都會一起上山給祖墳上香燒紙,大家一起要有兩個多小時的山路,有車的都不能開車,必須步行,這樣做一是為了體現最祖墳的尊敬,二是更加能聚合家人,增加家人的感情。大家一起上山,一起祭祖,一起放鞭炮,走到半路的時候口渴,一起喝山泉水,在這些活動中,讓家人的情感更加堅固起來。

    因此,在我的眼中,我覺得南方農村的這種大家族的過年的年味是最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都怎麼跟婆婆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