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雨灬科技
-
2 # 霜之哀傷Frost
最簡單的理解,是可以接入網路並實現遠端控制的硬體裝置。具體來說的話智慧硬體的範圍就太廣了,從手機手錶,到攝像頭門鎖等等,都可以被稱為智慧硬體,因為它們都具有聯網可控的特性。最簡單的智慧硬體甚至只需要微控制器或者樹莓派就可以搭建,原理上並不複雜,但是需要實現安全的連線握手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
-
3 # 釘釘
援引百科介紹,智慧硬體是繼智慧手機之後的一個科技概念,透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裝置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慧化的功能。智慧化之後,硬體具備連線的能力,實現網際網路服務的載入,形成“雲+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資料等附加價值。 智慧硬體是一個科技概念,指透過將硬體和軟體相結合對傳統裝置進行智慧化改造。而智慧硬體移動應用則是軟體,透過應用連線智慧硬體,操作簡單,開發簡便,各式應用層出不窮,也是企業獲取使用者的重要入口。
-
4 # 籃球菜小星
一個產品既有軟體部分又有硬體部分是不是就算智慧硬體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很多軟硬兼修的小夥伴會有誤解,以為自己既懂軟體知識又瞭解硬體開發製造流程,就可以進入智慧硬體行業,就是智慧硬體產品經理了。硬體裡面分電子和結構,其實真正想入行智慧硬體是要非常懂電子技術這塊的。
公司通常所說的智慧不是簡單的軟體控制硬體,而是指智慧感測、萬物互聯、人機能夠互動。所以還必須要了解電子感測、通訊協議這方面的知識。
比如說一款產品是家庭醫療類的機器人,它有個控制平板屬於軟體,有個機身屬於硬體。機身可提供能量場、遠紅外理療等功能,平板用來控制理療功能的輸出,比如強度、時間、溫度等引數,然後平板APP中有自己的商城、會員體系等模組,有自己獨立的後臺。那麼這算是一款智慧硬體產品嗎?個人覺得這隻能算是一款軟硬體結合的偽智慧產品,沒有滿足智慧感測、萬物互聯、人機互動中的任何一點。
那麼判斷真智慧硬體產品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人機互動,能夠透過語音指令、手勢動作、影片來對產品進行控制,產品也能透過感測器或者採集接收資料來主動給使用者反饋,這樣形成一個基本的交流。作為智慧硬體產品經理,是要熟悉這個過程是怎麼實現的。簡單來說,有三個要素。
第一, 軟體+後臺控制。使用者可以透過軟體對PCB傳送指令資料,可以是物理埠傳送指令,比如將平板和機身接線連線,指令直接走訊號線;也可以是無線通訊,近距離可以透過藍芽、射頻直接對產品控制,遠距離的話需要將指令傳送給雲端伺服器,伺服器再將指令傳送給的PCB板的通訊模組。
第二, 硬體電子技術。產品透過感測器或者通訊模組來收集資料,再透過微控制器對資料進行處理從埠對整個產品發出指令。
第三, 無線通訊功能。無線通訊是連線軟體和硬體的橋樑。同樣,判斷是否是智慧硬體產品也可以看有沒有無線通訊這塊,有不一定是,但沒有一定不是。
那麼,軟硬體兼修的小夥伴,想入行智慧硬體,硬體中電子技術和結構開發往往不會同時都懂,因為這兩塊很偏技術,不像軟體產品經理入門比較簡單,我們需要怎麼平衡呢?
首先,電子這塊決定你是否懂智慧硬體這行的實現原理,結構這塊決定你是否懂智慧硬體產品實現製造的過程。電子的硬體產品經理更瞭解實現的技術原理,結構的產品經理更瞭解整個產品的開發過程。
所以,智慧硬體產品經理是一個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崗位。軟體、電子、結構,必須同時具備至少兩個方向的經驗,且對另一個熟悉瞭解。有點像玄幻修真小說中的主角,同時修行幾個方向,最後成為集大成者。
以上,就是個人對智慧硬體產品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回覆列表
智慧硬體是一個科技概念,對傳統裝置進行改造,進而使其擁有智慧化的功能。透過app來控制硬體裝置,透過雲來儲存資料。近來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這也是物聯網快速發展,國內掀起一輪智慧硬體創新創業。智慧硬體創業不管是個人、團隊還是企業都無法避免供應鏈難題。整個供應鏈鏈條往往讓一個產品從一年甚至幾個月的上市時間,變成了幾年甚至更長,而市面上已經出現類似的產品就很可悲了。不過目前智慧硬體行業內也有以供應鏈為核心的智慧硬體平臺,像硬蛋供應鏈,據說有四千多家供應商,從概念到產品量產一站式供應鏈服務,可以很好的幫助創新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