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356077606128
-
2 # 扶我一把吧
你們對電商平臺刷單這方面有什麼看法?
刷單這方面其實就是為了,提高銷量,流量,曝光率,好評率,看不好刷單 ,這只是以買家的身份講的。不喜勿噴
-
3 # 蔣天明
首先:刷單不管是對電商商家和消費者都是不公道的?一邊是商家的多餘支出和違規成本的增長。另一邊是利用虛假的量來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實體中的類似於刷單的現象其實比電商刷單更嚴重很多倍,利如樓市開盤開發商僱人排隊瘋搶抬高房價。某某奶茶店顧人天天排長隊。某某商場開業...還有黑社會性質的酒吧僱酒託打手強迫消費等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社會的毒瘤。但是電商其實正在轉型期,正在透過多元化場景交易模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不用再透過簡單的銷量評價來做選擇標準。一旦消費者不透過這個維度來選擇商品時,刷單就完全失去了他的意義了。實體經濟的這種行為由於不像電商在風口浪尖所以人們關注度並不高。
-
4 # 菇色菇香
2018年8 月 9 日晚,央視《焦點訪談》再一次報道電商刷單現象。在節目中,有匿名賣家透露,現在電商平臺上 80% 的賣家都有刷單。還有賣家透露,去年他一單沒刷,結果生意越來越做不下去,逼得他也要刷單。但是刷單越來越貴,將商家的生存空間擠壓得越來越小。
所謂刷單,其實就是搞虛假交易,在銷量上造假。為了“按銷量排列”時能在幾百頁的商品目錄中排到第一頁。而為了配合商家的刷單行為去炒作信用,就是所謂的“炒信”。 吃準了消費者在網購時會將商家的信用等級和商品評價作為考量,現在電商領域的炒信行為變成了一個灰色產業鏈。
銷量這個東西,在網購中是最重要的評分緯度。我周圍的人但凡要到網上買點東西,基本都是以銷量來排列的。如果銷量全部被人為扭曲,那我還能依賴什麼來買東西呢?人為製造虛假銷量的性質可以說比虛假廣告更為惡劣,因為消費者在網路上基本沒有其他方法來評判一個商品。
銷量、評分是僅有的制約商家的手段。而炒信行為打破了這種平衡,商家透過這種手段變得有恃無恐,不再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滿屏都是刷出來的“爆款”,消費體驗可想而知。
隨著平臺演算法的升級,異常行為的過濾將會越來越智慧。日常運營刷單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們現在也會補單,但不是找刷手或者其他賣家互刷,而是搞了十幾部手機,建微信群,老客戶都拉進來,新品上新還有產品上聚划算和淘搶購的時候就在群裡發優惠券,任務基本都能夠順利完成。
說白了,電商平臺實際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告公司。其實,我們從最初來看,電商平臺誕生,其邏輯就是一箇中心化平臺。透過買流量和其他方式蓄水,把流量放到一個大水池裡面。透過制定分配水資源,也就是制定流量分配規則,來賺取廣告費。
平臺的漏洞,法律的漏洞也不容忽視,電子商務法出臺以後,確實對刷單有一定影響,但是始終還是制止不了。像亞馬遜的管理方式,一旦發現,是徹底封殺整個店鋪。而且沒有任何維權的可能性。即使找了亞馬遜內部的人幫忙,也無法通融。業內部門是無法插手的,這是亞馬遜的紅線。所以說,我認為還是管控不夠嚴格,如果嚴到一定程度,就沒人敢刷單了。
-
5 # Cappuccino103043456
不刷單,就不能有銷量和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法提升轉化率,轉化率上不去就沒有權重,沒有權重排名就下來,排名下來店鋪也就…
-
6 # 軟行天下電商講堂
商家為自己的利益只能急功近利。受網際網路大環境太大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環境就兩字:浮躁!如果大家都按正常的模式走,積累口碑和人脈,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積累口碑,那麼消費者是可以接受的 問題就出在,競爭之下永珍俱生,商家有時為了走個捷徑,就把誠信拋諸腦後了。所以,刷單這種怪像就伴隨電商行業一直髮展。這其中有商家的不誠信,有平臺的放縱,也有買家們的推波助瀾。
刷單就是搞虛假交易,在銷量上造假。為了“按銷量排列”時能在幾百頁的商品目錄中排到第一頁。而為了配合商家的刷單行為去炒作信用,就是所謂的“炒信”。 吃準了消費者在網購時會將商家的信用等級和商品評價作為考量,現在電商領域的炒信行為變成了一個灰色產業鏈。 銷量、評分是僅有的制約商家的手段。而炒信行為打破了這種平衡,商家透過這種手段變得有恃無恐,不再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滿屏都是刷出來的“爆款”,消費體驗可想而知。
對於刷單的行為,看法不一,作為電商平臺:更多的是希望真實的銷售資料,讓平臺良性發展;作為商家:很多時候也是無奈之舉,銷量破零,提高好評;對於買家:很多時候銷量和評價可能是刷的,但不一定刷單的產品就是不好的,這個不做評論,對於刷手騙子:不應該形成黑色產業鏈,坑害更多的賣家,當然賣家也應該吸取教訓,把產品和服務做的更好,作為法律法規:當然是禁止刷單也要懲罰以刷單名義詐騙的刷手騙子
回覆列表
電商為什麼刷單:01:提高銷量,獲得更多流量和曝光 02:提高好評率,好評曬圖展示,03當然也會打亂標籤,給產品帶來不精準客戶,所以刷還是不刷,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