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人劉俊明
-
2 # AI量化交易新領域
中國的金融發展得很快,但還是很難追上發達國家的步伐,我現在做的東西是關於量化交易的,其實在我看來,人工智慧和物聯網一直都是好的發展趨勢
AI需要的是持續的資料流入(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是AI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不是水,肥料和食物。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它可以處理和從中學習的資料越多,其預測的準確率也會越高。
物聯網裡面的應用就更廣泛,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這些都是和大資料,雲計算結合在一起的,人工智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未來的資訊科技都離不開大資料,雲端控制等各方面,資訊化時代的意義也就顯露出來了。
-
3 # 通服物聯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正式釋出了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資料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新職業資訊,這也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這一調整不僅影響到一些行業和產業的發展,也給就業市場帶來了變化。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8%的受訪者看好新職業未來的發展,78.0%的受訪者希望從事新職業。對於新職業帶來的變化,64.0%的受訪者覺得未來會有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分析,此次新職業資訊的釋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背景。第一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經濟發展必然會有很多新職業出來;第二是要對職業相關的名稱和歸類做一個規範,給大家提供甄別和選擇的依據;第三,釋出新的職業是對以往檔案的補充和完善。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認為,新職業的出現說明無論是社會的生產還是需求方面都更加多元化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都開始面對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和多元的社會,很多職業在傳統社會是無法想象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新職業的出現。很多傳統職業需要的從業人員減少,一些職業出現了自然的消亡。就拿司機這個職業來說,由於掌握駕駛汽車這項技能的人越來越多,汽車的普及度也提高了。因此對這個職業的需求就減少了,這是很自然的”。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從近些年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相關方向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來看,一方面大部分畢業生都能獲得級別相對較高的工作崗位(研發級崗位居多),另一方面薪資待遇也比較可觀,而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從就業市場的表現來看,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爭奪還是相對比較激烈的。
由於人工智慧方向的人才培養一直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所以在當前大型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陸續佈局人工智慧領域的大背景下,人才缺口就比較明顯了,所以目前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不錯的。
雖然目前一小部分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高校(以雙一流高校為主)在本科開設了人工智慧專業,但是目前由於人工智慧依然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所以人才的需求也依然以中高階研發級人才為主,而由於研發型人才的培養週期普遍比較長,這也會進一步助推相關人才的薪資待遇。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領域的熱度將隨著5G的落地應用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雙重推動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具體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5G全面推動物聯網的發展。5G的通訊標準從根本上說就是滿足了物聯網對於基礎通訊的要求,無論是速度的提升,還是容量和可靠性的提升,都為物聯網的大面積落地應用鋪平了道路,所以物聯網相關領域必然會釋放出大量的人才需求。
第二:智慧化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核心訴求之一。物聯網發展的結果必然會帶來大資料,而大資料的發展必然會需要人工智慧,這就是萬物互聯的背後必然是萬物智慧。只有不斷提升智慧化程度,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進一步釋放人力資源。
第三: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訴求。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技術就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當然整個解決方案還離不開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產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階段,也承載了網際網路行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期望,所以目前不少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產業網際網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