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節目

    個人覺得,如果有條件,花這麼多錢培養孩子(讓孩子去他國看看),挺好的,我以前在學校讀書時就錯誤地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別人都沒有我聰明),後來到一線城市工作了,才知道比自己聰明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條件不夠好,可以買一些類似於中國近代史,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和歷史有關的書,給孩子在暑假看。還可以,為孩子尋找德才兼備的老師,指導自己的孩子日常學習,講述當前世界形式和國家人才需求。以培養孩子愛國,愛家情懷。激勵孩子學習熱情。個人覺得,這比10天花兩萬去美國遊學(只能看到美國的表面而已)的教育方法好很多。

  • 2 # 財華社社長

    中產們該警惕的不是階層固化,而是那些收割他們焦慮獲利的人

    中產階層的焦慮年年有,但今年額外多,而且是一波接一波。前陣子“北京2000萬人假裝生活”的熱點還有餘溫,“月薪3萬,還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就又成了新熱點,他們與各類鄙視鏈一道構成中產階層的焦慮圖景。

    在學區房、沒有英文名字的孩子被瞧不起等所謂現實的助推之下,教育之於孩子變成了一場“軍備競賽”。孩子的父母竭盡所能來為自己的孩子購置裝備,希望不要讓孩子變成教育鄙視鏈的下端,中產家庭的教育正被異化為一場氪金的遊戲。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圍繞學區房、高階幼兒園等構築的教育鄙視鏈正在把教育物化為簡單的所買即所得。但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教育不可能如此簡單而直接地獲得效果。

    所買即所得背後是一個階層的炫耀性展示。所謂“月薪3萬,還撐不起孩子的暑假”本質上和“這個月我又要吃土了,這個包包花了我好幾萬”一樣得瑟。坦率地說,對於大部分家庭,如此不惜地投入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旦有資本能夠站在這個消費檔位,花錢的人已經可以鄙視大部分家庭了,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與社交貨幣。這樣的炫耀直接驅動了不少家長的氪金之旅。

    所買即所得是為自己的功利、焦慮與無助買單。正如很多人認同的觀點,做父母是天地下做沒有門檻的事情,高質量的教育是一件考驗父母智識與技巧的事情。

    對於尚有一些購買能力且不成熟的家長,單純簡單地以投入衡量教育,以購買力尋求安慰,是一種再合適不過的手段了。不過在這一交易中,家長們也逃避了很多事情。他們在這類交易中,孩子的訴求是被忽視的,比如他的愛好、意願,家長其實更在意的是自己在投入中的獲得感。

    這是另一種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在消費邏輯上其實和購買健身卡等同於減肥,參加培訓等同於考試必過是一個邏輯。只不過,我們從給自己挖坑變成了給孩子挖坑。

    一些自己尚且沒有活明白的人、或者能力不足以支撐階層屬性的父母,怎麼能夠僅僅依靠金錢投入就完成階層上升呢?天下沒有如此便宜的好事。如果你被這樣的錯覺困擾或者哄騙,該做的是反思和覺醒,而不是掏錢換安慰。

    中產階層該警惕的不僅是階層固化,還有那些收割他們焦慮的人。一個需要注意的事實是,一些自媒體以及背後的利益組織,正在透過放大中產階層的焦慮獲益,並且將焦慮消解的門檻置換為各類買單行為。

    曾有一段時間,北京的西城區的教學實力被自媒體大肆吹捧,學區房也因此獲利而節節攀升。但這一系列背後是一家中介機構的統一行為。海淀學區房因戶型較大動輒大百萬,而西城區“老破小”的房子則更容易接盤。

    這種被放大的焦慮為各個願意買單的階層都挖好了坑,沒錢花幾百萬買學區房,就掏錢上動輒上萬的雙語幼兒園;沒有錢上高階幼兒園,大不了還有興趣班接盤;國外遊學去不了,還有清華北大可以湊合。如此種種,各取所需,讓各階層的家長欣然買單。

    我相信,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有很多家庭可以靠錢的堆積非常容易走上鄙視鏈的頂端,獲得自己很成功的虛假快感,但仍有一些事情絕不是依靠掏錢就能輕鬆解決的。

    大涼山孩子為了生存而搏擊的頭破血流,西安有農民工為了省電而熱死,你的焦慮是不是有點浮誇呢?孩子不是碎鈔機。醒醒吧揮舞著鈔票的家長,救救你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鯉和什麼魚可以在一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