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踐踐小喵
-
2 # 沐容劍秋
謝謝邀請!建安十二年(207年),劉禪(shàn)出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劉禪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劉禪稱帝,時年17歲。建興三年(225年)三月,丞相諸葛亮率軍征討南方四郡,四郡都被平定,於是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郡,永昌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二郡合為興古郡。十二月諸葛亮班師回成都。從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多次北伐與曹魏交戰,雙方互有勝負。建興五年(227年),亮出屯漢中,上《出師表》。《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建興五年(227年)出兵伐魏臨行前上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225年),收錄於《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當時劉備已經死了四年(223年),蜀國和吳國的聯盟已經破裂,荊州已經失守,蜀國實際只佔有益州,實力本來不強,加上年年征戰,國力更加衰弱,於是諸葛亮派人和吳國修好,又親自領兵平定了南方少數名族地區的叛亂,穩定了後方(即“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然後趁魏國君主曹丕身死,魏國大將司馬懿被貶的機會,抱著“王業亦亡,帷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圖鞏固蜀漢政權,消滅魏國進而統一中國,復興漢室。諸葛亮言辭懇切,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對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北定中原的決心。可是劉禪並不是有為明君,雖然在位長達41年,只能說他活的夠長,並不能說明他的能力有多強。當然三國末期,蜀國最弱,年年征戰,人才凋敝,劉禪能夠用人不疑,國家大事都能放心交給諸葛亮一手打理,很好的執行了劉備遺留下來方針政策,這一點來說,劉禪並不是那麼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渭濱病世,劉禪大赦天下,任命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任命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的政事。寵信黃皓。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到鍾會關中治兵的訊息,要劉禪調兵作準備,但是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劉禪不當回事,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同年夏天,魏國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大舉伐蜀,劉禪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姜維率軍將鍾會十於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派遣諸葛瞻領兵於涪拒敵,雖然一開始諸葛瞻擊破了鄧艾的前鋒,但諸葛瞻不聽黃崇的勸告佔據險要,最後戰死綿竹。劉禪再次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而北地王劉諶請求背成一戰,但劉禪不同意,於是劉諶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南中監軍霍弋也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劉禪也是不同意。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而姜維還不知道劉禪已投降魏國,劉禪投降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投降,而姜維假意投降鍾會,準備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而後復興蜀漢,並寫密信給劉禪只需等幾天就行,但是事情洩密,姜維及張翼都被殺,蜀漢從此徹底滅亡。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度過餘生。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諡劉禪為思公。永興元年(304年),劉淵起事,國號為漢,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後人對劉禪多有評價。【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何況姜維邪?】【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薛珝: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了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李特: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常璩:主非中興之器。】【張璠:劉禪懦弱,心無害戾。】【裴松之:劉禪凡下之主,費褘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羅貫中:一,祈哀請命拜征塵,蓋為當時寵亂臣。五十四州王霸業,等閒拋棄屬他人。二,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看得出來,後人對劉禪雖然褒貶不一,總的來說,對其評價不是很高,劉禪於蜀國來說是亡國之君,諸葛亮的《出師表》並沒有讓劉禪有中興蜀國的之意,而一味只知享受。只能說劉禪是個貪圖安逸之人,但是他並不愚蠢。現在有些人覺得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反而是一代明君,我只能說,荒謬之極!
-
3 # 愛車山族
沒有。蠢笨無比劉禪能背下來都困難。更不提理解運用啦!15歲時。一篇200字道德經七天背不下來。劉備氣的揍。諸葛亮不累的積勞成疾才怪來.難以輔佐長久啊!
回覆列表
諸葛亮出兵北伐時寫下的"出師表"明顯進言後主劉禪要勤於政,親賢良而遠小人。而且,對先主劉備的褒揚,對歷史的賢能事例一一列舉,望劉禪不可軟弱施政。
由此可以看出劉禪並非明君,諸葛亮希望通過出師表來勸說劉禪繼承發揚先主劉備的精明,和感恩先主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也表明自己對後主的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