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朋友家有個三歲的小寶貝,在家裡調皮搗蛋,一刻都閒不住。他將大人說的話,當作耳旁風。但是在外人面前,表現的很乖巧,大家都誇他。這孩子怎麼了?
13
回覆列表
  • 1 # 溫暖攻略

    恭喜你,你朋友的孩子終於開悟了,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寶貝。

    小寶在外人面前表現的乖巧,是因為他收穫了許多誇獎,在這種“你真棒”的表揚中,他展現的越來越好,其中有表現的慾望在這裡。

    他現在乖的表現,有平時家長教育的成份在裡面。他清楚,這種表現方式就是乖、聽話、懂事。也是在無聲的告訴家長,你看,你做得不錯吧,你寶寶我就是棒,大家都喜歡我,讚揚我。他享受這種來自外界的肯定。

    可是一回到家裡,孩子又變回原型,究竟是為什麼呢?

    3歲大的孩子,能跑、能跳、能爬,成人能做的事,他都想去嘗試。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家裡被他爬上爬下,翻得亂七八糟,總做出一起讓大家感覺不安全的事情。

    家長們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小孩上一秒答應知道了,下一秒又重新開始“探險”。家裡天天都上演著這一齣戲,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孩子的這種行為,被家長定性為調皮搗蛋。家長起初還能夠柔聲細語的,勸止孩子的行為,發現沒有效果,往往變得很暴躁的對小孩說話。很多小孩吃軟不吃硬,就跟家長對上了。

    可能他原本就是想用這種方式吸引大人關注,證明自己長大了。沒有想過,家長會惡狠狠的兇她。他會哭得很傷心。當時可能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她,才會吼他,他好害怕。

    如此反覆,經常出現這樣現象,孩子就成了所謂的“熊孩子”,大人說的話,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而且還會出現,孩子挑戰父母權威的現象。

    歸根到底,是家長沒有做到真正的陪孩子去玩。孩子天性就喜歡玩,不喜歡被束縛的學這個學那個、不喜歡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他雖然對學習很好奇,但也希望在同父母互動玩耍的過程中,在自然狀態下學會這些東西。

    寶寶調皮搗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並不知道用何種方式,讓孩子自己判斷是非曲折。對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表現的極其沒有耐心,採用批評打罵的手段。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行為,進行反抗。如果家長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對孩子造成危害性,可能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陰影。

    家長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要大聲恐嚇孩子,平靜下來問孩子,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看看孩子怎麼解釋。也許孩子的想法與我們家長的想法並不一樣,只是他的表達方式讓我們產生了誤解。

    如果孩子的表達不是很清楚,你應該清楚的告訴他,這樣做的危害性,為什麼爸爸媽媽不讓你這樣做。還可以給他建議,他該怎麼做,可以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孩子再犯時,反覆的提醒他,告訴他。總之,透過教育引導,讓孩子自己明辨是非。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將潛移默化的對他產生影響。多面派寶寶的產生,家長就要從自己的層面找原因,全家人共同保持好,孩子教育的方向性,將他塑造成健康開朗的孩子。

  • 2 # 半杯乾坤

    說明孩子的內心是很想做一個優秀的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由於家裡這個環境他已經太熟悉了,家裡每個人的脾氣和個性他都瞭如指掌,並且他身上的很多壞習慣也是在家裡養成的,家裡人看到了他身上的問題,但是沒有人去強制他改掉他身上的壞習慣,可能只是說說他。他已經習慣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了。

    問題的癥結不全在孩子,而是家長處理問題我認為有點“不作為”,也就是說家長看到問題該說也說了,可能該吼也吼了,看見孩子沒有絲毫進步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我認為這是不作為,如果一個家長負責人應該想辦法讓孩子在家和在外面一樣,養成良好的習慣。

    從孩子的表現看,他是很在乎他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說明孩子是一個很注重社交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科學的引導!

    另外就是鼓勵和表揚,恰到好處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銘記在心裡,而不合適的或者氾濫的表揚和鼓勵會嚴重影響孩子對事物對錯的判斷力,所以父母學習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是很有必要的。

  • 3 # 貝殼娃遊記

    外人前乖巧,家人前皮一些。

    剛巧,我們家就有一個類似的寶寶。帶她出去玩,她總是娃娃群裡最安靜的那一個。小區裡的其它家長常常說“你們家孩子怎麼這麼乖?”對此,我有自己的理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型別,不是簡單的內向或外向,而是很多個維度。反應在活動水平,趨避性,適應性,心境,反應閾值,反應強度等。而我的寶寶剛好是一個避度高、反應閾值高的孩子,這類孩子的特點是面對陌生人(照料者之外的人),新環境,需要比其它人更長的時間去熟悉,她們是人群裡的觀察者,所以看上去的表現“很乖”,這是大人的視角。大人總習慣用成人的社交禮儀去約束孩子,安靜就是乖,而趨度高、活動力強的孩子就是調皮,這種定性本就是個錯誤!

    活潑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我家這樣慢熱的,回到家以後也變樣了。因為家是熟悉的環境,最瞭解的照料者,她不需要再經歷適應的過程。這時候孩子活潑的一面就表現出來了,開始揮放自我。

    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這都是我們的孩子,她的表現源自她的天性氣質,都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不會刻意的去討好外人,用表現去邀來幾句“很乖”的讚賞(如果真的發生了,請警醒,孩子的童真正被成人抹殺),這是你們成年人的社交邏輯。至於在家裡的“調皮”,大人自己把握好度,區分給與孩子的自由與規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恩施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