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藍湖
-
2 # 天津海之聲河北旗艦店
中耳炎
之所以家長會緊張,確實有很多寶寶得了中耳炎之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抓耳朵。
年幼的寶寶不會說,耳朵不舒服也只能撓、哭鬧,很多時候,家長是看的耳朵有流水了,才發現寶寶得了中耳炎。
而且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病之一,這個和兒童的耳部解剖和生理特點密切相關。
人的耳朵和鼻咽部是透過咽鼓管相連的,嬰幼兒時期,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較寬,管道接近水平位,這樣,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開口端就幾乎與鼻底相平。
當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細菌很容易沿著咽鼓管咽口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所以,嬰幼兒急性中耳炎大部分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另外,哺乳的嬰兒易患中耳炎,如在平臥位給嬰兒哺乳時,尤其是哺餵太多、太急,發生嗆奶,可使奶液進入中耳,誘發中耳炎。通常,寶寶會抓耳,同時伴有哭鬧,或者伴有發熱。
當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膿液流出來時,寶寶疼痛會緩解,這時可能抓耳朵減輕了,但耳道開始流膿了。
耳屎
耳屎,醫學術語叫“耵聹”,和耳道分泌物有關,不同人的耳屎性狀也有很大的差異。
大多數小朋友的耳屎是成小塊狀、小片狀,多了就自己掉出來,這樣的耳屎不容易堵塞,但有時候,小塊的耳屎會在耳朵裡隨著頭部的移動而滾動,發出聲響,引起不適。
有少部分人耳屎是油性的,叫油性耵聹,非常稀,會順著耳道像水一樣流出來,用棉籤輕輕的轉動,即可將耳朵清理乾淨。
也有的耳屎呢,不掉出來,也不流出來,這樣的耳屎就要高度重視了,容易形成耳結,又叫耵聹栓塞,會造成耳悶、耳痛等不適。
如果是這種耵聹栓塞的寶寶,爸媽要要定期帶寶寶到專科醫生那裡去清理耳道,否則會引起耳痛、耳悶甚至影響聽力。
耳道及耳廓溼疹
耳部溼疹主要發生在耳廓前後面板、耳廓後溝或耳周面板,甚至耳道的外1/3處。
溼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現為丘疹、水皰、糜爛、漿液性滲出、黃色結痂等。
一般癢感明顯,因此寶寶會不停地搔抓耳部,有的可因此影響睡眠和食慾。
這樣的寶寶通常面部、頭頸部也有溼疹生長。
游泳性耳炎
這是外耳道的感染,多見於游泳後,在嬰兒游泳或盆浴的過程中,偶爾會有液體進入耳朵,如果得不到及時清理或者清理不當,耳道的面板層被逐漸損壞,就會產生適宜細菌生長的環境,出現感染。
游泳性耳炎的其他跡象還包括:發黃、潮溼、分泌臭味和紅腫
出牙期
嬰兒在出牙期也會拍打、拉扯自己的耳朵。
這是因為出牙時候的疼痛,定位非常不準確,寶寶錯誤的把牙齦腫脹的疼痛當成了耳朵疼痛。
這種情況在大人身上也會出現,比如很多人因為頭痛去看病,結果發現是牙齒的問題。
出牙期的其他跡象還包括:流口水、咀嚼東西和容易發怒。
有時,正在出牙的嬰兒可能還會有輕微的發燒,但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所說,這種情況下的發燒通常都不會超過 38.3℃。
好玩
好奇是寶寶的天性,耳廓突出,活動雙手非常容易抓扯到,寶寶會覺得非常好玩有意思
另外,寶寶的聽覺不斷在發育,聽見美妙的聲音,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
這些寶寶除了刷耳朵之外,沒有其他的情況,而且聽力也正常。
出於好玩抓耳朵的情況,通常寶寶 1 歲以後就會逐漸消失,家長不需要特殊處理,注意勤給寶寶剪指甲,避免抓傷耳廓。
具體到每一個寶寶到底是哪種原因,還是需要醫生的仔細檢查。如果爸媽覺得寶寶抓耳朵過於頻繁了,還是及時到到專科醫生處進行診斷鑑別,以利於儘早發現寶寶耳部疾病,早期預防、治療。
-
3 # 海之聲LI
寶寶老是用手抓耳朵,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來看,即心理性的和生理性的。1、心理性的:和寶寶喜歡吃手有點類似。寶寶總喜歡抓耳朵,也是他開始嘗試探索世界的一種表現,他對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很好奇,慢慢的自己去發掘去研究,看看這個到底是什麼,好不好玩或是好不好吃,所以他才會去吃手,耳朵吃不到,就只能不斷的摸索,像這種就不必擔心。2、生理性的:更多就是病理性的,譬如耳朵有溼疹、耳朵裡有小蟲子了、耳朵浸水不舒服了、耳朵里耳屎多或者耳朵裡癢等等都有可能。尤其是爸爸媽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寶寶耳朵裡。如果不慎弄到耳朵裡,一定要及時擦開,可以讓寶寶浸水的耳朵一面朝地下,嘗試讓水流出來,或者用毛巾或嬰兒棉籤輕輕擦乾。如果是耳內耳屎淤積,爸爸媽媽自己給寶寶掏的話一定要小心,用嬰兒用挖耳勺,不要用手指甲或者夾子尾部等,
回覆列表
排除孩子沒有生病,沒有耳屎,喜歡抓耳朵的話,可能是孩子發現了新玩具,或者是尋求自我安慰,或者是這個動作讓孩子覺得很舒服。我的孩子每次睡覺前就喜歡一手拿奶瓶、一手抓耳朵,這樣很快就入睡了。
如果是在平時,當孩子重複抓耳朵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這個動作,使得這個行為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平時也需要家長給予孩子豐富多彩的環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滿足孩子感情的需求,給予孩子最大的關注和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