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字化企業
-
2 # 慧都智慧製造
關於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是目前企業智慧化過程中基本都會考慮的問題。
這裡慧都科技的客戶經理做下簡單解答:
很多製造企業仍然認為推進智慧工廠就是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盲目追求“黑燈工廠”,推進單工位的機器人改造,推行機器換人,上馬只能加工或裝配單一產品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
只注重購買高階數控裝置,但卻沒有配備相應的軟體系統,雖然大部分企業已經在使用ERP系統,他們就會認為:我已經使用了ERP,為什麼還需要MES(生產製造執行系統)?
事實上,所有行業的製造企業都需要在一個整合的ERP系統或者從多個IT系統中合併包含電子資料表的工作下管理業務流程資訊。
在這些系統當中許多典型的領域需要被特別予以關注:銷售、財務、購買/採購、倉儲、人力資源、質量管理和生產計劃等等。
在車間的現場只有很有限的IT系統,並且這些系統通常以機械控制與自動化為導向;或者根本是沒有IT系統,從而必須有額外的管理人員,花額外的時間,為了不必要的溝通、聯絡、接洽、電話諮詢,產生了很多檔案,時間耽擱,查詢,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上層的管理(ERP系統,APS系統,電子表單等等)與下層車間環境之間產生了鴻溝,因此產生了低效率與附加成本,從而降低整個公司的績效。
通常遇到的問題:
盲目購買自動化裝置和自動化產線
尚未實現裝置資料的自動採集和車間聯網
車間的反饋資料(裝置執行時間、停滯時間、產能、廢品原因、利用與生產效率、有效率等等)有多可靠?
底層的車間資料反饋和高層的ERP系統的資料識別間的延滯到底有多少?
哪些是真正的人工成本(工日、工時)需要提供給上層的ERP系統?
儘管我們還沒有全負荷執行,為什麼我們仍會有這麼多交貨時間問題?
為什麼儘管我們滿負荷生產並且有最好的營業額,但我們並沒有預期中的收益?
……
要怎麼解決這些鴻溝,答案就是MES!
標準並模組化的MES是車間和高層ERP系統之間的協調資訊系統,它提供了通常ERP系統所不能提供的生產車間資訊的透明性;
提供了連通上層管理系統(如ERP)與底層車間(操作終端與裝置)的可靠資料介面等。
透過減少負面的流程影響,並且持續地監視您的成果,完整的流程將會最大程度上被改善。這些將轉換成為改善的利用率,功率和效率等等,減少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產值效益,最後獲得更高的利潤!
建議你瞭解下慧都科技的MES系統,我們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按需定製,解決企業最關注的實際性問題,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
3 # 智慧製造-普實軟體
有能力的企業不做選擇,兩者都要。
說真的,我見過用ERP沒用MES的企業,還真沒見過用MES不用ERP的企業。所以...這不應該是個選擇題。
問題應該是要不要上MES,因為任何一家制造業,ERP都應該是企業資訊化的基礎吧。
如果企業規模不大,現階段對管理的要求沒那麼高,上不上MES還真不重要。先把企業流程理順,把企業往價值化、均衡化生產上去引,把管道做做好,能做到這一步就很牛逼了。
當然咯大部分發展比較穩定且很有前景的企業,我勸你,MES這塊兒一定要上。
正如下圖所示:ERP它不能在現場實時的採集資料。
未來企業想要走的更好,智慧化系統必須先建立起來(ERP價值化+MES精益化)。這是中小製造業轉型智慧製造的關鍵一步。
回覆列表
這個還是要看實際情況
比如MES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與計劃偏差的事項(裝置壞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會根據車間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會繼續按照原本的計劃執行訂單,時間久了,財務系統和工廠的實際情況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
至於為啥沒連起來,兩個原因,首先是ERP和MES的開發公司通常是兩撥人,搞財務的和搞生產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對方的職業術語,雞同鴨講,而且互相看不上對方。另外,業務部門和生產部門在公司裡通常是分開運營,各自的領導有各自喜歡的供應商(原因你懂的)。
當然,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是斷然不會幹等著兩個系統的偏差越來越大的,既然系統不給力,咱人工上,咱們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廠車間通常會定期把MES的調整項做成一個表,交給業務部門,然後由業務部門手動在ERP中調整過來。
ERP和MES的問題只是工廠內系統斷層的一個問題縮影,事實上工廠裡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統,設計、製造、採購、辦公等等,這些系統都是一個個的資訊孤島,互相都不知道對方在幹啥,幹到哪一步了。其中一個部分出了特殊情況,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問題出現了,才能退回來,所有系統再一個個改。
當然,這種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為在工業時代,產品的生命週期很長,筆者的老東家,西門子一個型號的變頻器可以賣三十年,這樣一兩年的研發上線時間也就顯得不那麼長了,其餘的問題,靠著人工溝通,雖然有錯,倒也都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