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系說家庭教育

    寶寶摔倒大哭,這時候奶奶或其他家人會抱起孩子,一直打地板,並說:寶寶不哭,都是這個地板的錯害寶寶摔倒,我打它!

    對於類似這樣的事,你家孩子遇見多少次?我家遇見過兩次,被我制止了。這是教育孩子歸因理論的萌芽,沒有處理好,就會出現孩子犯錯容易怪別人,又隨著孩子心理發展以及生活影響,這個情況就越發清晰。

    比如心理學道德發展的角度來看,六歲孩子判斷一件事情對錯的依據是:“如果行為可能會讓我被懲罰,那就是錯的!如果行為會讓我得到一些好處,那就是好的!”

    此時孩子為了規避處罰或是獲得好處,也可能傾向於否認自己的錯誤,而將責任都推給他人。當然這只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過渡階段,在父母合理的引導與訓練下,通常會在八歲左右進展到下一個階段,所以建議從以下方面引導:

    1.口令清楚

    平時父母對孩子發出具體的要求並連結清楚的後果,六歲孩子的抽象思考能力仍不足,他需要具體可以依循的指令與要求,並連結可以預期的後果。比如用“吃飯的時候,你得坐在位子,小聲說話,否則媽媽會帶你一起站到餐廳外面,直到你能安靜下來。”來取代“你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要乖、要聽話,不然就要你好看”。

    2.自行承擔

    生活中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以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因此最有效培養責任感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實際“體驗”到行為的後果,來取代不斷的嘮叨與提醒。比如打翻果汁,就必須自己拿抹布擦乾;在餐廳吵鬧,就不能吃好吃的食物,還得跟媽媽一起站到餐廳外頭;如果延遲上床,床前故事時間就會縮短;如果用不禮貌的方式請爸媽幫忙,就不會得到協助。為了避免孩子混淆,父母也必須先澄清自己的要求與規定,並且前後一致的執行,不能有時放孩子一馬,有時又特別嚴苛。

    3.以身作則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犯了錯誤,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透過這個動作,父母不只示範瞭如何承認錯誤,無形中也傳遞給孩子一種態度,即反省自己的錯誤並致歉是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下次能夠做得更好。

  • 2 # 佳佳的生活日記

    謝謝邀請,其實我覺得你先可以跟孩子慢慢講道理,再當她不管是誰的對錯,他會去怪別人的話,你一定要告訴他是自己的錯,就是自己的錯,一定要勇於承擔,孩子是不可以說謊的,這樣一來的話,它會慢慢會改掉一些習慣,比如說他要是。嗯,和別人爭吵了,或者是搶玩具了就算是他的錯,還說不是他的錯,你又跟他去慢慢的引導他,而給予一些獎勵,這樣的話孩子會改掉這些習慣。因為不管怎麼樣,孩子還小,還是需要大人去引導他。哦,你比如說要是孩子做了一件事而去怪別人的話,你會跟他講,就說你要是承認啦,媽媽會給你一些獎勵或者是什麼買個東西之類的去滿足一下,他他這樣的話,他會認識到,如果是自己的錯誤,就非要自己去承擔,而不會去怪別人,如果真的是別人的錯,那你肯定也要幫助他,記得我兒子在兩歲的時候和一個小朋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給別人的背後咬了一口之後,第二天早上才和我說,因為當天晚上都沒有發現後面我就問我兒子,我說你為什麼要咬他呀?他說他先打他的,我也知道那個小孩比他小,但是咬人就是不對的。後面還是去給給別人賠禮道歉,要他自己說出來,所以這樣的話,我會給兒子說,自己做錯了事就要自己承擔責任,不管是和大小,承認也是一種態度。你要跟他有一種男子漢要有承擔責任,不管是男孩兒,女孩兒做錯了事,就要自己只就要知道自己承擔。你還要告訴他,好孩子才不會說謊,好孩子才有更多,得到更多的獎勵,這樣也許會慢慢的改變。你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他自己勇於承擔,說出來這樣的話。真的就會很好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銅鋁複合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