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琴莉香

    因為從小娃就被虐出來了,習慣成自然,我家兒子脾胃差,小時候身體弱,從上小學我自己開始帶他也沒敢讓他在學校吃小飯桌,因為他吃飯慢,吃的少,我都是看著下廚房的菜譜一道道菜學著折騰,好吃不好吃都有,四年下來孩子就習慣了我做菜的口味。

    有陣子我身體不好娘倆點了幾天外賣,我吃著噴香的飯菜娃就不喜歡,吃幾天就說膩了吃不下,問想吃什麼就說想吃我炒的菜,我心裡那個感嘆啊,哈哈,真的是虐大了的,現在孩子雖然還是瘦,但是飯吃得香,運動量也大,被我培養成了鑑賞家,嘗一口好吃就beautiful不好吃就說難吃到爆炸,重複的菜會說比上次好吃什麼的。

    以後要是去外地上學工作,估計還會想念我做的菜的,估計這就是媽媽的味道,是流進血液裡對家人的依戀,吃不膩的不是飯菜,就跟你會覺得自己媽媽膩了麼一樣的,習慣了,離不開

  • 2 # 獨來獨往的貓714

    媽媽做的飯是家的味道。雖然媽媽做的飯沒有外面飯,菜的顏色,但絕對讓你百吃不厭。外面的飯吃久了一想到飯,就知道是什麼味道。有時忙完,覺得很餓,但點好飯,吃不了幾口,但要是媽媽做的飯,哪怕很簡單的湯麵條,那麼香,經常會忍不住吃完一碗,還要再多吃半碗。那是愛,滿滿的幸福。

  • 3 # Z小姐的樂聞

    我恰恰相反

    我小時候真的很不喜歡我老媽做的飯,

    因為我老媽做的真不好吃,

    有時候聞老媽做到飯味,會反胃

    但是,

    長大後,外出上學,結婚生子後,

    離開老媽,長久不在她身邊,

    越來越想念她做飯的味道。

    特別是她最愛做,最拿手的雞肉手擀麵,

    每次回到家,都纏著她給我做,

    現在在外的我,也買了個擀麵杖,想媽媽的時候,也會學著她的做法,做來吃,

    可永遠做不出媽媽的味道。。。。

  • 4 # 最後的最後都陌路人

    29年了,我總覺得媽媽煮的菜是獨一無二的,哪怕外面下館子吃的,都沒有媽媽的那個味道!

    我自己當媽後,我嘗試跟媽媽學,煮出來的,還是沒有媽媽煮的好吃!每次回孃家,我都會長胖!

  • 5 # 這邊風景毒好

    媽媽做的飯菜,一是從小到大滿滿適應養成了味覺習慣,吃慣了這個做法和味道,覺得這種東西和食材就是這樣做的,才是正宗的!二是有感情在裡面,那是媽媽的味道。三是每個人都在回味和記憶媽媽的飯菜,尋找適合自己的口味。特別是當媽媽不在了的時候,這種感覺更是猛烈。偶爾一次吃到符合這個味道的食物,那真是喜出望外,絕對是美味佳餚!

    想當年家裡很窮,難得敞開吃上一頓飽飯,所以,食材少,媽媽總是拿水來充數!稀飯、燉湯、糊塗麵條等是媽媽能做出來讓全家人撐飽肚子的飯食。

    小時候村村有魚塘,有時候會逮到一些魚蝦和泥鰍等,把它們內臟處理一下,撒些鹽巴,用紙或葦葉包上,放灶火裡烤熟,在開啟紙包的瞬間,那個香味,呀呀呀,真的是難以形容、難以忘懷!

  • 6 # 小橙子和大橘子

    從小吃到大,不論是味覺還是腸胃已經習慣了,形成一種行以為常的行為模式,所以吃不膩。

    在煽情點說,媽媽的飯都是愛呀,滿含感恩之心,當然不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考太多會不會成為思想上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