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自由職業者不是一部分人想象中的無業遊民,也並非周遊世界的富貴閒人。實際上,除了少數網紅,自由職業者大概是最不自由的專業人士了。首先,自由職業者必須有某個領域足夠過硬的專業技能,否則很難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獨自存活。
客戶的需求經常猶如急診病人一樣刻不容緩。不同於職場人士下班回家就可以放鬆,到週末可以休息,自由翻譯幾乎是一週七天24小時待命。很多需求是談了很久也徒勞無功的,週末逛街休息的時候會有人問,晚上十一二點還會有人問,但未必所有人都能夠懂得你加班加點精益求精的價值。
就拿我的工作來說,翻譯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翻譯工作經常不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通常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極大的資訊量。對於筆譯工作而言,譯者經常獨自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文稿,翻譯完後自己加班加點地校對。口譯員更是壓力山大,要查資料、整理術語,客戶還經常最後一天才給齊資料。和藹的客戶會體諒翻譯的辛苦,包容翻譯的不完美,而苛刻的客戶卻有可能抓住一兩個錯誤刁難翻譯,甚至拒絕付款。
除了時間上的不自由,自由職業者更是永遠的乙方,因此經常是誠惶誠恐的,比全職員工更加如履薄冰。全職員工主要是不能得罪領導上司,而自由職業者的每一個客戶都是甲方。你今天的晚輩,也許就是明天的甲方。
和公司職員各有分工的情況不同,自由職業者經常一個人同時扮演客服、員工、財務甚至法務的角色,也要獨自承擔風險,這些對個人素質、情商、行動力和體力的要求都是極高的。
被輕視的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者在獲得一定程度自由的同時,也會面臨著很多人的不信任。曾有一位想和我合作的翻譯平臺創始人不無得意地說:我們用的譯員都是專業人士,不是自由翻譯。
實際上在翻譯這個行業,有相當一部分優秀譯員都是自由翻譯,尤其是對於同傳譯員而言。也只有自由譯員有時間承接大量而緊急的翻譯工作,而大量、緊急是國內翻譯市場的常態。
自由職業者在婚戀市場上經常遭遇歧視,因為“沒有穩定工作”在傳統中國人心中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哪怕他們的收入可能還沒有自由職業者的四分之一。大齡單身的女性口譯員相當多,大齡單身男譯員的比例也遠遠高於有穩定工作的同齡職場男性。
早在英國讀研時,我的口譯老師Fred就提到過這個現象,當我問他為什麼單身的女同傳更多,他笑笑說這大概是社會的擇偶偏好。我還曾經問他,如果一個翻譯專業的學生畢業兩年後沒有從事翻譯相關工作,那是否還有轉型重回翻譯行業的可能。Fred說:“如果你能在一個崗位工作兩年,說明你已經適應了這份工作。”
在我們那一屆翻譯系的同學中,從事自由職業的人並不算多,可能還不到總數的15%。或許我是一個異類,全職工作了三年半,又重新回到翻譯市場。因為全職工作期間我也業餘做筆譯,翻譯了七本書,做了不少商業翻譯,所以辭掉工作沒有任何斷層,甚至馬上就接到了大單。
自由職業者的風險
自由職業者還面臨著諸多風險,不像上班族每個月到了日子就等著領工資,自由職業的好處是隨時都有可能入賬,壞處是也許會被拖賬很久。每次企業客戶沒有按時結賬的時候,我到了週五下班點就會開始惆悵,因為如果週五沒結款,就意味著這周又付不了款了,還要等待下週。
因此我也非常理解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於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沒有了組織的保護和平臺的實力,自己單幹很辛苦,也很艱難。只有工作穩定,生活才能穩定,才有可能也有心思安排休閒娛樂。
誠然,自由職業者也可以決定自己的工作節奏,可以拒絕接急件,但是不接活兒就意味著沒有進賬,而你的信用卡賬單和需要自己負擔的社保卻不會因此消失。因此,自由職業者最大的心魔或許是如影隨形的危機感。
自由職業者的幸福與尊嚴
工作越忙碌,睡到自然醒的早晨就越少,更多是工作到深夜,或者壓力大到失眠。選擇自由職業,歸根到底因為我還是個任性的人,不願意在體制裡熬年頭,不甘心整日做瑣碎的工作,想用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一樣技藝。
自由職業者不必對領導巴結奉承,不必對上司彙報工作,可以遠離無聊瑣碎的基層工作,遠離辦公室政治,過上相對簡單的生活。誠然,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圈子,但不想混圈子的自由職業者亦可以獨善其身。和一個客戶合作的不愉快,下次就可以不合作,因為只要敢闖,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舞臺。
自由職業者不必像在單位裡一樣論資排輩,別人尊重的是你的技能,只要你技術過硬,或許會比公司全職員工更能感受到作為一個專業人士的尊嚴。沒有了同事領導怎麼看的顧慮,自由職業者也可以專注於發展自己的個人品牌。
自由職業者的增多是市場經濟(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所推動的,是社會更加多元進步的體現,為有一技之長又不想當管理者的人提供了另一種獨立的生存形態。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在告訴世界,離開體制也一樣可以活下去,或許還可以活得更精彩。
總之,自由習慣了,真的會不想上班。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自由職業者不是一部分人想象中的無業遊民,也並非周遊世界的富貴閒人。實際上,除了少數網紅,自由職業者大概是最不自由的專業人士了。首先,自由職業者必須有某個領域足夠過硬的專業技能,否則很難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獨自存活。
客戶的需求經常猶如急診病人一樣刻不容緩。不同於職場人士下班回家就可以放鬆,到週末可以休息,自由翻譯幾乎是一週七天24小時待命。很多需求是談了很久也徒勞無功的,週末逛街休息的時候會有人問,晚上十一二點還會有人問,但未必所有人都能夠懂得你加班加點精益求精的價值。
就拿我的工作來說,翻譯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翻譯工作經常不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通常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極大的資訊量。對於筆譯工作而言,譯者經常獨自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文稿,翻譯完後自己加班加點地校對。口譯員更是壓力山大,要查資料、整理術語,客戶還經常最後一天才給齊資料。和藹的客戶會體諒翻譯的辛苦,包容翻譯的不完美,而苛刻的客戶卻有可能抓住一兩個錯誤刁難翻譯,甚至拒絕付款。
除了時間上的不自由,自由職業者更是永遠的乙方,因此經常是誠惶誠恐的,比全職員工更加如履薄冰。全職員工主要是不能得罪領導上司,而自由職業者的每一個客戶都是甲方。你今天的晚輩,也許就是明天的甲方。
和公司職員各有分工的情況不同,自由職業者經常一個人同時扮演客服、員工、財務甚至法務的角色,也要獨自承擔風險,這些對個人素質、情商、行動力和體力的要求都是極高的。
被輕視的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者在獲得一定程度自由的同時,也會面臨著很多人的不信任。曾有一位想和我合作的翻譯平臺創始人不無得意地說:我們用的譯員都是專業人士,不是自由翻譯。
實際上在翻譯這個行業,有相當一部分優秀譯員都是自由翻譯,尤其是對於同傳譯員而言。也只有自由譯員有時間承接大量而緊急的翻譯工作,而大量、緊急是國內翻譯市場的常態。
自由職業者在婚戀市場上經常遭遇歧視,因為“沒有穩定工作”在傳統中國人心中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哪怕他們的收入可能還沒有自由職業者的四分之一。大齡單身的女性口譯員相當多,大齡單身男譯員的比例也遠遠高於有穩定工作的同齡職場男性。
早在英國讀研時,我的口譯老師Fred就提到過這個現象,當我問他為什麼單身的女同傳更多,他笑笑說這大概是社會的擇偶偏好。我還曾經問他,如果一個翻譯專業的學生畢業兩年後沒有從事翻譯相關工作,那是否還有轉型重回翻譯行業的可能。Fred說:“如果你能在一個崗位工作兩年,說明你已經適應了這份工作。”
在我們那一屆翻譯系的同學中,從事自由職業的人並不算多,可能還不到總數的15%。或許我是一個異類,全職工作了三年半,又重新回到翻譯市場。因為全職工作期間我也業餘做筆譯,翻譯了七本書,做了不少商業翻譯,所以辭掉工作沒有任何斷層,甚至馬上就接到了大單。
自由職業者的風險
自由職業者還面臨著諸多風險,不像上班族每個月到了日子就等著領工資,自由職業的好處是隨時都有可能入賬,壞處是也許會被拖賬很久。每次企業客戶沒有按時結賬的時候,我到了週五下班點就會開始惆悵,因為如果週五沒結款,就意味著這周又付不了款了,還要等待下週。
因此我也非常理解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於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沒有了組織的保護和平臺的實力,自己單幹很辛苦,也很艱難。只有工作穩定,生活才能穩定,才有可能也有心思安排休閒娛樂。
誠然,自由職業者也可以決定自己的工作節奏,可以拒絕接急件,但是不接活兒就意味著沒有進賬,而你的信用卡賬單和需要自己負擔的社保卻不會因此消失。因此,自由職業者最大的心魔或許是如影隨形的危機感。
自由職業者的幸福與尊嚴
工作越忙碌,睡到自然醒的早晨就越少,更多是工作到深夜,或者壓力大到失眠。選擇自由職業,歸根到底因為我還是個任性的人,不願意在體制裡熬年頭,不甘心整日做瑣碎的工作,想用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一樣技藝。
自由職業者不必對領導巴結奉承,不必對上司彙報工作,可以遠離無聊瑣碎的基層工作,遠離辦公室政治,過上相對簡單的生活。誠然,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圈子,但不想混圈子的自由職業者亦可以獨善其身。和一個客戶合作的不愉快,下次就可以不合作,因為只要敢闖,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舞臺。
自由職業者不必像在單位裡一樣論資排輩,別人尊重的是你的技能,只要你技術過硬,或許會比公司全職員工更能感受到作為一個專業人士的尊嚴。沒有了同事領導怎麼看的顧慮,自由職業者也可以專注於發展自己的個人品牌。
自由職業者的增多是市場經濟(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所推動的,是社會更加多元進步的體現,為有一技之長又不想當管理者的人提供了另一種獨立的生存形態。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在告訴世界,離開體制也一樣可以活下去,或許還可以活得更精彩。
總之,自由習慣了,真的會不想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