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設計與美學
-
2 # OS形象設計
服裝的基本認知是從色款材圖來看的。
1.色就是衣服的顏色,由色彩的明度純度和冷暖組成。
2.款就是衣服的款式,具體由輪廓、量感、形態組成。
3.材就是指衣服的材質
4.圖是指衣服的圖案,也有輪廓的直曲,量感的大小,形態的動靜組成。
-
3 # 語語的生活錄6869
首先:要知道面料,款式,做工,裁剪等等,其次:什麼樣的布料適合做什麼樣的衣服,顏色好不好看,手感怎麼樣,適合多少歲的年齡穿,做衣服的面料有好多種,雪紡,真絲,針織,螺紋,風衣和羽絨服的布料,防水布料,針織分很多種,1:純棉,拉架棉,牛奶絲,2:複合,精梳棉,螺紋,雪紡面料一般適合做襯衫,連衣裙,針織面料適合做長袖T恤,短袖T恤,衛衣
-
4 # Sunny妞妞媽媽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它的出現原本是為了滿足人們最基本生活要求遮羞和保暖。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中國的服裝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程序中走過了5000年的歷史。從上古至封建社會滅亡,中國服裝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以長袍服飾為主——高領闊袖、長衣拖地以及直線正裁法和交領等為特徵。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衣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苧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做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誌。唐代的婦女服飾,是歷代服飾中的佼佼者,衣料質地考究,選型雍容華貴而大膽,裝扮配飾富麗堂皇而考究。其形制雖然仍是漢隋遺風的延續,同時也受到西域湧進來的文化藝術的影響。以歷史名畫“簪花仕女圖”的服飾為例,圖中婦女袒胸、露臂、披紗、斜領、大袖、長裙的著裝狀態,就是最典型的開放服式。衣外披有紫色的紗衫,衫上背紋隱約可見,內衣無袖“羅薄透凝脂”,幽柔清澈。絲綢襯裙露於衫外,拖曳在地面上,可與17世紀、18世紀歐洲宮廷長裙相媲美。
後來,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朝末年,中國封建社會處於即將崩潰之際,政治黑暗,經濟衰弱,思想禁錮,中國社會在走下坡路,資本主義文明正處在迅速發展的上升階段,迫切要求開闢海外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西洋商品日漸輸入中國,中國傳統的民族服裝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受歐洲現代文明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服裝大大地簡化了,同時中國社會中上層社會開始流行穿著西洋服裝,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風氣。民國初年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來思潮的影響,紛紛走出閨房,奔向社會,投身於電影業、商業、手工藝業等。由於職業的要求,這些女性的改裝換容就成了必然之事。在民國元年,政府規定了男女禮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禮服和常禮服。大禮服分晝禮服和晚禮服兩種,均採用黑色衣褲和領結。常禮服有西式和中式兩種,中式即長袍馬褂。女子禮服是身長齊膝、有領、對襟式,裙的前後有鏡面,兩則做襉,兩端有帶結的式樣。都市女子結婚採用披白紗,身著絲織禮服,手持白色花,舉行“文明”結婚,農家女子仍然以紅襖珠冠,乘坐花轎,保持著舊式風俗。由於中國文化的根基之深厚,即使在外來服裝的強烈衝擊下,依然使中國服裝表現出對外族文化精華兼收幷蓄的能力,中山裝和旗袍是東西方服裝結合的典範。1950年以後,中山服幾乎已成為全國普遍流行的服裝,袍褂幾近消失。
近代,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網路的普及應用和國際資訊的傳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民的著裝觀念。人們不僅僅是思想開放了,更注重個性化,服裝的潮流越來朝著“自由”和 “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現代人越來越頻繁地參與社會活動,對自己如何用得體、悅目的著裝表達自身優秀的內在素養,在公眾面前打造出良好、適宜的形象以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國的服裝也在走向了世界,與國際接軌。
回覆列表
對於服裝的基本認知,大多數人普通人需要了解的有:
服裝尺碼、男女成人裝或童裝的尺碼
版形與穿著者的體型是否合適,
面料---是否有彈性,挺括或柔軟飄逸
服裝的風格與著裝與場合與需求
服裝色彩
各種不同型別不同用途服裝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