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vid8102
-
2 # 耳光響亮
人要不停的提升自己,不斷的進步,知足常樂只會讓人安於現狀,原地踏步,佛只會對有錢有權的人說知足常樂,對生活在最底層的人說知足常樂,那是屁話
-
3 # 毛春旺1
佛還說,人眼最淺,人心最深。與你的提問如出一轍。
人眼淺,會眼紅,眼一淺,眼一紅,忘乎所以,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於是偷扒盜就來了。
人深最深,無滿足,多還想再多,不擇手段地獲取,到死無滿足。
我還是從一個簡單的民間小故事說起吧。
從前,有一個老財主,家財萬貫,良田萬頃,妻妾成群,但還不滿足,惦著東家的田,想著西家的地,深思著如何把它買來。
有一天病倒了,死去了,唉聲嘆氣地到了閻王那裡,閻王說,人生你還有什麼不滿足?老財主說,我還有三百畝良田沒買進。閻王說,我放你回去,下次到我這裡,帶三塊金磚來,在陰間,你就同樣享富貴。
老財回到陽間,克勤克儉置乃那三百畝地,高高興興地到了閻王那裡。閻王問,金磚帶來否?老財兩手空空無東西。閻王說,再過三天,我再問你。
三天後,老財見閻王,一臉的喪頭喪氣,一家人分家產,鬥得死去話來。大兒喪了命,二兒傷了身,官府來處理沒收了老財家的全部家財田地,妻妾再嫁人。老財只不垂頭喪氣,唉唉連聲。
知足常樂者,真是大福氣,居有房,足矣。大廈千間,僅夜眠八尺,千良千頃,僅日食一升。有飯吃,足矣,稍有錢足矣,有妻有兒有女大足矣,知足者常樂也。不知足者苦也。老財的一生給的啟示太深刻。
-
4 # 海軍413889133253
人的滿足都是相對的,人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滿足。人不是神,滿足就是不思進取,生墮而好逸,那麼,停留於滿足就是倒退。在生存過程要經過無數的起點與終點,以為到了終點就可以滿足,可以享受一下奮鬥的成果,很可惜,事實不是這樣。當你覺得滿足感成就感的時侯,正是進入生活的新起點,需要你邁出更大的步伐前行,起點與終點是一個不斷迴圈的過程,而每一個迴圈是向更高階的層次進行,這才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
5 # GH野草
欲與求這是眾生心中的雜染,是妄想執著。佛在成道時就說了,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說的就是這個原因。
無所得是結果,不失其心是自性。
人天生的仁、義、禮、智、信之心,即儒家“五常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世人皆曰塵世苦海,殊不知世間花迎鳥笑,塵世不塵,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爾。
正是因為世人被虛榮利益所纏繞、縛束,想要的卻得不到,或者得到的卻失去,由此生了怨苦和嗔恨之心。
但細看這個世界雲白山青,川行石立,鳥獸鳴蟲,繁花碧草,日月星辰,世間萬物皆相互輝映,各得其趣,彼此相連……這世間大同的景象難道不美好嗎?
所以苦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人心。
-
6 # 張毓德的笑看人生
人生的意義上應有奮鬥的夢想和進取的精神,但心像口袋,裝有釋懷的叫陽光心態,裝有正義感的叫心靈,裝一點的叫心眼,多裝一點叫心計,裝更多的叫心機,裝得太多的叫心事。
人與人相處,彼此交往在於相互信任,
心與心交融,唯有互敬互愛才有真情。
人生幾何?但願人長久,懂得淡然,才會知足,懂得放下,才懂生活,懂得感恩,才更灑脫,但願你是慾望的主人,莫做慾望的奴隸。
回覆列表
學佛的人很多是和世人相反的!世人慾望膨脹!而學佛者缺要不斷減少自己的慾望!記得我以前去玉佛寺求過東西!一個是小願:能有一個如意婚姻!一個是宏願:何時學的觀音菩薩大自在!現在算是有一丁點精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