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咪控8
-
2 # 無名144718273
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溼、悶熱的日子,所以我們在防暑降溫的同時還要防潮祛溼。首先要讓房間通風乾燥,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喝安神、健脾、和胃的粥,保持每天樂觀愉快。
-
3 # 高艾寶貝
夏季最大的特點就是,暑熱重,雨水多從而導致空氣中的溼氣重,脾胃最先受其累。因此,除溼防暑從調理脾胃開始。
夏季脾胃易損容易出現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去調理呢?
脾胃有四怕:怕冷、怕溼、怕甜、怕撐。
所以脾胃調理首先需要從日常飲食習慣入手,生、冷、寒、涼食物不吃,甜膩食物少吃,祛溼祛寒食物多吃,飯吃七分飽;其次,可利用艾灸祛溼驅寒、健脾補脾;最後,保持心情舒暢,正所謂肝不鬱,脾不虛。當你心情低落時,就去運動出一身汗吧,運動可以提升興奮神經,幫助排出抑鬱之氣!
-
4 # 泰美寶貝的mikaka1997
高溫天氣應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一般來說,晴日裡,上午九點以後就不宜外出。居室內要注意適度的通風和降溫。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去一些氣溫較低的風景區避暑。
夏季高溫也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涼過夜或陰冷無度,致使中氣內虛,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迴圈。
5 注意防暑的同時更要注意防溼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汗出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唇乾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這就是署邪入侵的結果。夏日炎熱容易令人心煩,故寧心神尤為重要,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
長夏多溼,溼熱交匯,這是氣候規律。尤其在南方,天氣炎熱又多雨,溼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夏天人們消化不良的現象;溼氣也特別容易侵犯肌膚筋骨,所以,在夏季高溫天多發生面板病變和關節炎等。還要注意衛生和除溼,以防暑溼之邪浸淫面板和體內。由於氣溫超過34攝氏度,人體內熱外洩就會受阻,所以,當出現頭昏眼花、四肢發麻、噁心口乾、面板乾燥等症狀時,應首先想到這是中暑的先兆,須立即採取降溫措施,如用冷水擦浴,頭敷溼毛巾等,如仍不能減輕症狀,甚至還出現高燒、嘔吐等症,則要立刻送醫院急救。
6 高溫天飲食調節,不要讓身體罷工
夏季炎熱出汗,使胃腸消化液生成和分泌減少,常常會出現營養失調、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現象。所以夏季高溫天氣的飲食尤其要以清淡鬆軟為宜,且不宜太飽;食物搭配方面,除了要注意色澤鮮美,味道爽口外,也要保證一定的熱量和營養。要補充維生素,同時也不能忽視對穀類、豆類和瘦肉的攝入。夏季裡,還要多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熱利溼的食物。
同時,要養成科學喝水的好習慣。一是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莫待口渴時才喝水,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最好能飲用含有0.2%左右鹽分的水。二是大渴勿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四是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迴圈,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7 科學午睡保證睡眠,抵禦盛夏高溫
提倡積極休息,在保證身體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當的鍛鍊。
午睡要科學合理,午睡時間以一小時左右為宜,儘量避免在走廊裡、樹蔭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隨遇而睡”,也不要在穿堂風或風口處“頂風午睡”,更不適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這些不正常的午睡,對人體健康常常“弊”大於“益”。
回覆列表
一動不如一靜。別去四處奔波,安心在家歇伏,現在條件這麼好,空調冷飲都有,比比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熱死的人有不少。比一比,就該知足,知足常樂,心情就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