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園思故鄉
-
2 # 簡單155412
幹大事都要損壞有些人的利益,也可能損壞很多老百姓的利益,再說,人無完人,歷史的功過不是絕對的好與壞來評價。還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學習歷史,吸取失敗的教訓,學習成功的經驗。
-
3 # 江山66813180
幹大事必然需要集結大量財力物力人力,集中全國之力全力以赴才能成事。如此的話,必然要收取繁重的賦稅,爭取大量徭役,再加之天災人禍,貪官汙吏的盤剝壓迫,百姓生活本來就勉強度日,再加上這些徭役重賦,自然民不聊生,況且任何大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曠日持久的過程,就更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尤其過去勞動技術低下,勞動效率低,這樣長久的付出,必然造成普通百姓生活的苦難,陳勝吳廣們受不了走投無路了便要起來造反了唄!自然受到後世的批判。
-
4 # 溫劍林
幹大事者,必不被當時的人接受,順應民意那叫政策,大事者,成之則千古流芳,折之則臭燻千年。無數有超前眼光的政治人物,都選擇不合時宜的政策,或遲二十、五十、一百、五百年,絕對是時代的泰山北斗。所以世界的政治氛圍也就變成了現實和理想兩個境界,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就是代表,但世界大同必定是自然趨勢。
-
5 # 讀歷史品人生
秦始皇功績是大,他勤於政事但不愛民,修儷山阿房宮勞民傷財是迫使秦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隋煬帝以昏庸無道著稱,亂世沒有法典,毫無手段,用人不看賢良,貪圖亨樂,我不知道他做了啥大事。
-
6 # 周易天機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準,很有深度。也很難回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反思我們的歷史觀,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這是儒家引以為自豪的,但是,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所謂春秋筆法與歷史所要求的客觀中立是相矛盾的。我們還有一點,就是強調以史為鑑,但是如果這個歷史本身是不客l觀中立的,怎麼能以史為鑑呢?從孔子開始,歷代史學家都堅持儒家的歷史觀,在儒家歷史中,歷史人物都成了戲劇舞臺上的角色,都分成了黑臉白臉,其實每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是極其豐富,多姿多彩的,不是這麼簡單的臉譜化的。
除了春秋筆法影響歷史的客觀中立,我們的歷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成王敗寇的歷史觀。秦始皇如果不是二世而亡,秦朝如果象周朝一樣有七八百年,那秦始皇的歷史形象就比周文王周武王更偉大,道德更高尚,隋朝如果象唐朝一樣長久,楊廣比李世民更偉大。有人會說,秦朝隋朝為什麼短命,就是因為秦始皇,隋煬帝殘暴,折騰,其實漢武帝比他們更折騰,鐵木真,忽必烈,多爾袞比他們殘暴一百倍,這些人都沒有亡國,亡國的原因並不象我們理解的那樣,亡國亡天下沒有一個公式的,只要怎麼怎麼就會亡國,你總結這個朝代為什麼亡國,你馬上就可以找出一個反例另一個朝也是如此或更甚可就不亡。
總的來說,中國很重視歷史,從商或更早就史官記錄歷史的傳統,我們的歷史觀是有必要反思了。
-
7 # xiayuan-wang
歷史是的勝利者寫的, 秦隋才多長時間? 形成對執政者客觀的評價都來不及, 而抑秦揚漢,抑隋揚唐又是後一個朝代歌功頌德將自己開國皇帝引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楷模的必然手段, 再加上漢唐是誰呀!也不睜眼看看!那是中華五千年屈指可數的夢幻朝代啊!是我中華民族站在世界之巔的朝代啊!有什麼能比得過! 當然秦始皇隋煬帝就委屈一下咯! 當然後兩位那也是相當的牛, 基礎打得棒棒的! 堪稱時代天驕!
-
8 # 凡句濁流見紅
不涉及本人對某位古代帝王的好惡,就講道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話說的不錯。反過來,拘小節者成不了大事,也是對的。秦始皇統一六國,靠的就是“類似軍國主義”的國家政策;後來,胡亥取代扶蘇成為秦二世,成為了秦朝滅亡的禍首:簡單說,上馬取天下,下馬治天下,面對千瘡百孔急需休養生息的秦王朝,扶蘇顯然比胡亥合適。所以,秦始皇本身是雄才大略的英主,秦朝的滅亡也不全是秦始皇的責任。秦始皇成就不世功業,自然不會在乎別人的隻言片語;秦始皇已經魂歸天外,後人詬病他也只是發洩自己的情感而已。誰也影響不到誰。
話說回來,什麼大事都沒做過的皇帝又有什麼可以讓人批評的呢?
-
9 # 遠處吹來陣風
這兩位都有共同的特點,一天祚很短,都是二世而亡,後世王朝自然不會大加褒揚。二都不恤民力,始皇修秦王陵阿房宮長城馳道動用上百萬民夫,強驅幾十萬南遷嶺南殖民。隋煬帝修大運河東征高句麗也是動用幾百萬百姓。任何政權如果不關愛民生視百姓如螻蟻,自然百姓也視之如仇寇。功績再大也只是孤家寡人建立在百姓累累白骨上的功績,有哪個奴隸會為奴隸主抽他的皮鞭把上鑲金而感到驕傲自豪?
回覆列表
因為他們光芒萬丈,不貶他們。怎能顯示後來者的英明。比如隋朝。如果不把楊廣說的一無是處,那麼唐朝又怎能顯示他的價值觀和存在感。更何況楊,李之間還不是一般的關係存在。他們可是親戚啊!如果唐不貶隋,那麼後來唐的存在不是大逆不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