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蜜桃姐姐
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很有好處。作為一個嬰兒,小寶寶喜歡家長的陪伴。等到他成為學步的孩子時,他的社交圈子就要開始擴大了。學會交朋友是一種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完美的技巧。
如果想讓孩子和不太熟的孩子變親,幫助他了解其他孩子的好辦法就是透過遊戲。孩子的社會性不一定需要透過很正式的方式來滿足,比如特意召集很多孩子讓孩子和他們互相介紹,中規中矩的。家長可以在附近的遊樂場或兒童博物館找到其他孩子,讓孩子們玩起來,慢慢就熟悉了。或者可以讓孩子參加體育、藝術或音樂興趣班,在輕鬆的氛圍相處更容易交朋友。
如果孩子是合群的,在交朋友方面,家長要做的只需要把他介紹給另一個孩子,並在他們面前放一些玩具。在家長注意之前,他們可能會互相交流(例如,他們可以一起玩玩具,或者伸手觸控對方的臉)。他們甚至會陷入典型的蹣跚學步孩子之間的爭吵。其實是挺正常的。家長不要太擔心。除非大打出手或有危險的時候,要介入。學會相處是提高社交技能的一部分。
害羞的孩子可能對他人不感興趣,但社會化仍然很重要。在一群孩子中,他可能會有一點保守,當家長想讓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時,他可能更想待在家長的旁邊。這樣的孩子,需要時間去適應其他人。讓他按自己的步調辦事。強迫他和其他的幼兒玩耍對他來說並不有趣,甚至可能阻止他自己去探索。
-
3 # 為你踮起腳尖
曾經深深擔心過這個問題的媽媽,來給你解答這個問題。我是個全職媽媽,生怕自己的孩子不會跟別人玩,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我總是找機會去跟小區裡其他的媽媽一起,讓孩子們多熟悉,能夠一起玩。可是……一歲之前:基本上都是在媽媽的懷抱中或者是推車中度過,孩子們沒有交集。一歲~兩歲:這個階段孩子們基本上都是各自玩自己的,要不然就是會混戰成一片。為了爭搶某個玩具,不是打人咬人就是大哭大鬧,場面難以控制。(就是這個時候,我特別懷疑我家孩子能不能學會跟他人好好相處。)兩歲~三歲:彷彿是一夜之間就長大了,他們幾個可以在一起玩了。不會為了爭搶玩具而打鬧,偶爾即使有矛盾,也會學會向大人求救,解決問題。但這時候也出現了排外的現象:只要他們幾個在一起,就不願意接受別的孩子加入他們的隊伍。……
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我曾經擔心的問題,也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消失了。所以我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成長規律,認為差不多兩歲半,也許晚點到三歲,就開始喜歡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了。
回覆列表
遊戲本是孩子的天性,正是在和同齡人的互動跟遊戲中,孩子不斷掌握應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技能。然而總有那麼一些孩子,似乎對於跟同齡人玩兒並沒有興趣。其實,每個年齡階段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興趣會發生變化。
社會交往興趣的發展2歲以前,父母為主
孩子2歲以前的同伴交往,都是沒有交集的平行遊戲。什麼是平行遊戲呢?就是幾個孩子雖然在一起,可能他在玩車,你家寶貝也在玩車,可是他們之間各玩各的,孩子之間沒有互動。這個時期比起和同伴交往,他們對爸爸媽媽更感興趣,所以家長們不要苛求,多陪伴你的寶貝即可。
2-3歲,多關愛,多鼓勵
2歲以後,孩子對人際關係可能會期待更多、擔憂害怕更少,他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更多主動探索和與同伴交往的願望,這個階段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愛、鼓勵,少一些不耐煩或忽視,因為,一個孩子對他人的認知,源於生命最初與父母的關係和交往,作為父母可以多一些引導。
3歲後,逐漸放手
孩子3歲以後,父母需要學著放手,一點點撤出孩子的生活。可以在同一個小區找一個同齡段的孩子,兩家可以約好讓孩子一起玩。而父母們就要過好你自己的生活,不要讓孩子為你牽掛,被你擾動過多,這樣孩子才能安心地離開你。
教孩子一些必要技巧日常陪伴孩子閱讀、親子游戲等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同伴交往技巧。比如“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嗎?”這樣的邀約,以及分享、交換、贈予、輪流玩這樣的規則。如果孩子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遇到了小矛盾,要多傾聽,問問孩子,他是否遇到了什麼其他困難,再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