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覽中庸

    一個大國的科技與教育讓一個以賺錢為目的公司用一個指標指揮的團團轉,還樂此不疲地奉為聖典,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和笑話。是時候大國拿出戰新冠病毒的決心和手段,根治SCI和ESI綜合崇拜症,讓大國的科技與教育健康發展。

  • 2 # 阿丟丟dundun

    啥時候說不讓你發文章了,是不給你發獎勵了,這些年國家給發論文的就獎勵,論文大量灌水,沒有任何實用價值,有些人能力並不強,上課效果極差學生意見很大,反而成了論文專業戶。

  • 3 # 呆瓜小白兔

    我自己有不少sci,但是我很反感這東西,我自認為好的研究,沒有幾年反覆推敲,是得不到好成果的。

    個人很反感論文,佔據我大量的科研時間,可是沒辦法,指標那麼多,造咱也得造出來[黑線]

  • 4 # 一看就懂

    不是不鼓勵發SCI論文,仍然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是不鼓勵將SCI異化,不鼓勵發表灌水論文,不鼓勵將任何學術晉升,榮譽,畢業等都與SCI繫結。

  • 5 # 高校教師春風十里

    我本身也寫SCI,也祈禱SCI投稿能小修就收,也盼望SCI文章在高影響雜誌釋出。

    話說回來,作為高校混的小小青年教師,俗稱青椒,如何在資格老,教齡長,弟子遍地的科研“老前輩們”吃飯時候能喝口湯?每年自然科學基金能期望得個略好於“B”的評價?廣大青椒需要一個基本都認可的評價體系。

    可以不唯論文,可以拋棄SCI評價體系。但我們需要知道,後面的遊戲規則是什麼?以後我們拿什麼指標來和別人PK?

    可能拋棄SCI體系,大有人高興,科研界的圈子文化可以發展的更極致,只有認識與否,不論國際同行評議。我們當然是唯論文的“受害者”,但是就像高考一樣,考試考分這種量化的指標至少給考生指明瞭道路,否則沒有更好的評價體系,目前如何談拋棄SCI體系都為時尚早。

  • 6 # 李言隨筆

    不鼓勵發論文,其實科研人員都不咋開心,因為這是屬於相對公平的方式。

    如果沒有論文,那關係晉升,人情晉升就要氾濫了,雖然發論文有水的情況,花錢買的情況,但是SCI還是相對公平公正的。

    它只是個評價指標,被我們玩壞了,當然不鼓勵也是好的,畢竟壞了,但是別走另一個極端。

    那既然科研人員都不開心,誰開心呢?

    1.老百姓開心

    老百姓心想不以論文為唯一指標了,高福們該玩完了吧,當然很開心,這種開心有理由,但是比較無知。

    2.混學歷的很開心

    終於可以踏踏實實混了,沒有發論文的困擾,頭髮是保住了,錢也保住了,之前還要花錢買個論文混畢業,現在錢也不用花了,成本大大降低,開心。

    3.本來處於高位的庸人開心

    這個位置坐的穩穩當當,只要把關係打理好。後面的人,說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儘管他沒能力,你還是要捧他,不然沒有出頭之日。

    4.關係硬的人開心

    假學歷都不用做了,說他行他就行,上就是了。

  • 7 # 喝奶茶不長胖

    不鼓勵發sci論文(或不唯sci),最初聽到這些訊息的我,本人,還是有一絲絲慶幸的。為什麼?我是醫學院校中偏人文社科類的教師,做研究要跟那些基礎學院的大牛拼論文的影響因子,還要跟臨床學院的醫生拼教學(為自己哭一聲),科研教學一肩挑(雖然我知道大部分青年教師面臨的困境都差不多,只是石頭放在自己的籃子裡格外沉)。

    尤其是作為人文社科類的研究人員,發表高分sci的難度簡直是地獄級別的。因為你拼死拼活發表的在自己領域內的“高分”sci,跟人家生物醫藥領域的一比,只是人家的一個零頭。這對我們弱勢學科評職稱、申課題都非常不利。所以,我才說,最初聽到這個訊息,還是有一絲絲的慶幸。

    但是,慶幸過後,也在反思。不唯sci是這次在疫情中的痛定思痛。那疫情過後,怎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值得我們思考。

  • 8 # 3149526

    比如科研單位那些上年齡,沒能力發SCI文章的員工,再比如那些同樣沒能力發SCI文章,但有關係的員工。以後沒背景,沒關係和圈子的年輕人怎麼活呢?特別是搞基礎研究的。成果一時能轉化?話語權已經很集中了,經費、獎項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怎麼做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