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雪堂主人
-
2 # 劉子魚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雖然三顧茅廬的可信度非常高,但是具體情況還是存在著不同的見解。
首先就是《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陳壽在作諸葛亮傳時還算是客觀公正的,這就使得他筆下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可信度非常高。
其次,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出師表》中也有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在這片流芳百世的文章中,諸葛亮明明白白的提到過劉備三顧茅廬,並向他諮詢發展大計,諸葛亮深受感動,答應劉備下三輔佐。由於《出師表》是寫給劉禪的,有可能會誇大以顯示劉備禮賢下士,但絕不會作假。
然而,與《三國志》同時代的《魏略》和《九州春秋》中另有記載,按照這兩本書的說法,諸葛亮在曹操下荊州之前,主動“北行見備”。有學者以為,諸葛亮自比為管仲樂毅,是有遠大政治理想和報復的青年,毛遂自薦的可能性非常大。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給出了另外一個不偏不倚的觀點:諸葛亮先去找劉備,劉備也接受了他的建議,但仍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於是諸葛亮就回去了。等到劉備意識到諸葛亮的價值時,只好親自出馬,三顧茅廬,重新把諸葛亮請了出來。此說看似相容幷包,兩全其美,但確如易先生自己所說“太大膽了一點兒”,以至於有些突兀,難以令人信服。 -
3 # 開心每一天2064634236427
真的!正史的記載往往一筆帶過比較簡略,《三國志》沒有明確記載,但《出師表》是奏摺,諸葛亮描述自己的經歷“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再加上小說的加工渲染,劉玄德乃求賢若渴之輩也。
-
4 # 隔壁東叔教歷史
個人感覺三顧茅廬是真的,但並不是像咱們所說的所學的那樣去徵辟諸葛亮,剛開始就重用他。而是諸葛亮以一種“朋友”的身份來幫助劉備。
原因
1、看過《三國志》諸葛亮傳,你就就會發現三顧茅廬過程的記載十分蹊蹺。在劉備【凡三往,乃見】諸葛亮詢問【當世之事】,而諸葛亮以【隆中對】回答完畢後,劉備就僅僅就說一個【善】字就沒下文了,什麼表示都沒有,隨後直接就是劉備和諸葛亮【情好日密】(4)了。壓根就無法明確諸葛亮是否答應劉備邀請而出仕。
劉備在三顧茅廬後,對諸葛亮並沒做什麼具體安排,諸葛亮也沒具體答應什麼,僅是雙方【情好日密】,諸葛亮只是劉備的賓客。在赤壁之戰出使東吳時,還曾被張昭挖牆腳。這說明在客觀上,賓客身份對諸葛亮需要忠誠劉備來說,並沒有強制約束力,隨時可以想出仕劉表或者孫權。而諸葛亮以賓客身份為劉備而擔憂荊州,也並非難以理解。
如果劉備的三顧茅廬是親自上門徵辟諸葛亮,在兩漢魏晉時期,那起碼要做到各種禮節。如事先把徵辟的禮物準備好,還有要擔任的何種官職也需安排好,結果什麼都沒有。“【三顧】行動就以劉備的稱【善】一字而告終了。這可能說明劉備三顧茅廬只是拜訪諸葛亮而已,或者說【三顧】之後,諸葛亮並非以劉備屬下官吏的身份為劉備效力。直到劉備【遂收江南】以後,才有第一個正式記載的官職【軍師中郎將】。
2、三顧茅廬時劉備年近四十五,早已經是一個天下梟雄,天下誰人不認識劉備,投靠劉備的英雄數不勝數。而諸葛亮二十六歲,一個從未有過任何亮眼表現的年輕人。憑什麼劉備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三次徵辟他。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在《隆中對》中詳細寫了諸葛亮有兩個偶像,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可見他心中對這樣兩位英雄的崇拜之情。而管仲和樂毅屎名將和明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諸葛亮有這樣的志向,肯定不會長久的呆在一個茅廬之中,他心中一直有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夢。而要實現他的這個夢,必要要依靠一個人,細數天下英雄 ,能讓諸葛亮完成自己這個夢的只有劉備。所以,劉備和諸葛亮就是彼此需要吧,一個需要千里馬,一個需要伯樂。
回覆列表
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應該在歷史這是真是的事,理由如下。
證據一:在諸葛亮所寫的《出師表》(前出師表)中直接的證據“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尤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話從諸葛亮寫給後主劉禪的表裡,直接說給劉禪的,應該是很可靠的話了。當然是否是三次上門邀請呢,不得而知,三可以指三次,代表次數較多,是虛指,也能說的通。但至少說明,劉備求賢若渴是真實的。
證據二:抗日戰爭時期,民主人士黃炎培一次在毛主席窯洞聊天,黃炎培說,他觀察歷史上歷朝歷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主席說,我們共產黨人已經找出了一條跳出這個“歷史週期律”的辦法,就是民主。這次著名的對話,在中共黨史上被稱為“窯洞對”,這個命名就是相對於三國時代諸葛亮與劉備三顧茅廬的“隆中對”來說的。
從以上兩點直接和間接證據來分析,三顧茅廬是真實的歷史。各位讀友,您有啥證據呢,《三國志》裡怎麼說,我還沒讀過呢,誰能提供一下,在此先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