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桌布塘
-
2 # 使用者51114053525
於魁智先生的一生為弘揚京劇藝術在今日已經無有人超越大師級別的人物!祝他在春節期間為大家獻上更多的精彩節目讓所有熱愛京劇藝術的人們得到享受!
-
3 # 拾憶物語
說起於魁智老師,可以說是目前京劇界人氣最高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之一了,由其演出的《滿江紅》、《袁崇煥》、《響馬傳》和《四郎探母》等劇目不僅流傳度極廣,更是有不少一直喜歡他的戲迷。
而且,從十歲就開始拜師學藝,跟隨楊元詠、黃雲鵬等京劇名師學習京劇後不久,於魁智老師便憑藉令人驚豔的京劇天賦,以13歲的年齡便擔任了現代京戲《大魯歌》中主角,而且一演就是上半場,也因此令當時還未成年的他聲名鵲起,成為京劇界眾人皆知的”京劇神童“。
之後,於魁智老師為了提高自己的京劇技藝,不僅曾跟隨著名武生演員黃雲鵬學習武功,更是進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學習,主攻京劇老生。也是在此期間,於魁智憑藉自己優異的表現獲得了眾多京劇名家的賞識和提攜,給了他不少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因此,他逐漸在京劇界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儘管於魁智老師表演京劇時唱腔老練,韻味十足,扮相還帥氣,更重要的他本人還文武雙全,稱他為當今”第一老生“也不為過,但是很不湊巧的是,於魁智老師出生於這個京劇逐漸沒落的時代,看到京劇的頹勢,他也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挽救京劇,甚至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曾嘗試改變京劇的唱腔,但是這也沒能挽救京劇,但是這絲毫不能否定於魁智老師在京劇界的影響力以及他對京劇做出的貢獻。
而且,雖然於魁智老師今年已經58歲了,但是他依舊還活躍在舞臺上,而且在不少晚會上都能看到於魁智老師的表演,前一段時間,於魁智老師還和李勝素一起在絲路春晚上獻唱。
可以說,於魁智老師憑藉這些年對京劇界的貢獻以及他對後輩的諄諄教誨和提攜,稱他為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並不為過,你們說呢?
-
4 # 聽竹齋
當代“於派”京劇大家!是在餘、高、楊基礎上發展的一個大家!論唱功,論敬業在當代老生行當裡無與倫比!超喜歡!
回覆列表
我們說一門藝術輝煌或沒落是按照什麼標準來評判的呢?從業演員多,市場號召力強,群眾影響力大。達到了這幾條之後,才有分流派、宗正溯,合不合傳統等說法。
最重要的應該是群眾影響力了吧。就說當年的相聲,誰都知道那是個什麼樣的慘淡場景。每年罵罵春晚,平時看看大賽,也就拉倒了。郭德綱橫空出世,於是MP3裡不光放流行歌曲也能放相聲,相聲演員一場演出也能達到幾萬幾十萬的報酬。
我聽的第一段京劇是於魁智的《武家坡》,進而入門戲迷;中學音樂課課堂共放《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那時候全班同學昏昏欲睡,根本聽不懂;語文課有《打魚殺家》選段,馬梅二宗師的錄音,磁帶吱吱做響倒真有老唱片的質感,這要是第一次聽不帶批講,誰聽得明白啊。有多少人是聽了於魁智等人的作品愛上京劇?又有多少人聽了老唱片愛上京劇?我想說的是,啟蒙老師未必水平多高,但能領你入門,此即功莫大焉。
(我見過不少學校教授,業務水平一流,但講課水平三流,比較無奈。)
京劇是國粹,體制內很多東西身不由己。於魁智慧做的,只是些把京劇簡化的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觀眾。當代社會這麼快的節奏,愛好往往是一見鍾情。老票友對精緻的細節津津樂道,新觀眾沒那個耐心誰管你下樓是七步還是八步。不是說欣賞門檻高就不好,也不是說小眾藝術就不對。只不過京劇原本是活在市井街道、家常便飯中,現在它為了適應新環境做出些改變,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好,就算於先生的是京歌,那麼如能聚攏人氣,有何不可?退一步說,即使觀眾進來發現別人唱的才是“真正的京劇”轉而推崇別人,京劇本身仍是在壯大。
何況我真覺得有些對於先生的評價過於苛刻了,一名從基層成長到頂層的演員,拿獎都拿到手軟,怎麼可能沒有實力?說他炫技也好,迷失也好,個人覺得他的作品段段好聽,說是經典並不為過——經典的意思是再過幾十年重聽也不過時。當然觀眾喜歡誰不喜歡誰完全自由,但何必互相表示標籤輕視。
再說於先生真要是沿襲楊派唱腔真唱不出來麼?我不這樣認為。我甚至認為他模仿出一個再世復生的楊寶森反而是件較為容易的事情。只是我要聽楊寶森幹嘛要找於魁智聽啊?“似我者死,學我者生”,藝術家是不可複製的。逆境中創新,往往艱難,甚至彎路。但無謂的探索仍然有其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