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叢生網官方號

    談談我的看法,百度了一下:

    第一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

    第二種說法:指楚國大三姓,屈、景、昭。

    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

    我個人看法是指楚國民眾,因為中國人對三的解釋讓人充滿遐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在中國可是大數,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三代表可就不僅僅是個數量了,包括了各種事務,所以我認為這句話是凸現楚人的個性,做事風格或楚人對秦人的種族仇恨的一種描述。

    拋磚引玉。

  • 2 # 歷史金融研究狂人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第一種說法:指楚國大三姓,屈、景、昭.   

    第二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

    第三種說法:是陳勝,項羽,劉邦。

    反抗暴秦,起於楚,終也是楚。往往歷史的演變與名言相吻合。代表著楚國人民對暴秦的憎恨情緒。

  • 3 # 有書共讀

    人們常用蚍蜉撼樹來形容以小勝大,指弱小的力量團結起來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其實還有一個大家不常用的成語“三戶亡秦”,指的也是這個意思,其典故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句話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原句為: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可見這句話不是司馬遷所言,是他引用楚南公的話,這也成為秦朝時期反抗暴秦統治壓迫的一句名言。

    楚南公何許人也?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隱士,在楚滅亡前便說了這句名言。同時這句話起到了預言的作用,準確的預測了秦國滅亡的軌跡,使這句話變成了一句讖語,就如“大楚興陳勝王”,因此在那個時代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從字面上理解意思是:縱然楚國被欺凌的只剩下三個族群,令秦國亡國的也必然是楚國。當然這裡的三是個概數,形容弱小的能量團結起來也是可以成功的,表達了一種堅定的信念。

    那麼這句話中的三戶究竟指的是誰呢?學術界對此頗有爭議,細數下來存在以下五種說法。

    一、三戶指的是地名

    歷史上有個三戶城,位於今天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庫一帶,在那時是楚人的宗廟。若放到全句那麼意思就是:楚國即使僅剩下三戶城內破敗不堪的宗廟,亡秦的決心仍舊不減當年。

    二、三戶指的是楚國的三大姓氏:屈、景、昭。

    熱播劇《羋月傳》裡的羋姓是楚國的族姓,其本支是熊氏,也被分為屈、景、昭三個姓氏,即三戶,以韋昭為其代表。

    這三個氏族是三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而且在楚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楚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支柱。言下之意只要這三個氏族的人脈綿延不斷,楚國覆滅國之仇的決心便不會滅。

    三、比喻力量雖小但決心之大

    楚人發出這樣的悲鳴,多少都有些敗者的不甘和憤怒在裡面,說明此刻的他們處於弱勢。但是劫後餘生的楚人不會忘記初衷,沒有被秦國一時的強大和暴政所震懾,卻是越挫越勇,更加堅定了滅秦的決心。

    四、指的是陳勝、項羽和劉邦這三位反秦的代表人物

    三戶也有可能是代指陳勝、項羽和劉邦,他們在推翻秦朝暴政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三人。

    陳勝起義自稱“張楚政權”,他在作戰中將亡秦的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項羽是純正的楚人;劉邦在秦統一六國之前是魏人,但他做過楚國的將領,而且其麾下的眾臣中有許多楚人。

    五、指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和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其詩句也多以愛國為主題。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陷後,屈原絕望的投向汨羅江以身殉國。如果說三戶指的是屈原,以他的愛國情懷也當之無愧。

    秦滅六國一統華夏,為何只有楚人的悲聲最為矚目?

    楚國作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中的佼佼者,鼎盛時期疆域最為遼闊,人口數量也是最多,物產極為豐富,軍事最為強盛,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

    春秋時期楚國堅持做強做大,但與其它大國世代修好相安無事,從來沒有想過取而代之。

    到戰國時期,秦國一統列國的野心愈加明顯,但是楚懷王依然做著春秋時期的大夢,意圖與之和諧共處。

    誰料秦國在商鞅變法的調教下,有了無所畏懼的虎狼之師,在平時的外交軍事活動中不按常理出牌,令楚懷王客死秦國,這些都令楚人恨透了不講國家信用的秦國。

    綜上,無論人們口中的“三戶”究竟是哪些人,滅秦國者為楚人則不足為奇。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秦國給了楚人刻骨銘心的痛和教訓,楚人前赴後繼的揭竿而起,最終推翻暴秦虐政也在情理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如何把一個圖層合併到另一個圖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