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根小球球

    1、定期存款,每月存入收入的20%,這個是不管怎麼樣都要存的。

    2、理性投資,每月可用收入的30%,用於購買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使自己的投資能夠穩定一些。

    3、開源節流,每月除一定要支出的開支,能不開支的就儘量的不開支,這方面的開支控制在收入的40%。剩下的10%可以作為機動,這樣一旦有什麼急事自己也不會太被動了。

    4、持之以恆,這點非常重要,只有堅持當你到一年、兩年......以後就會發現腰包越來越鼓了

    理財收益範圍一般來講,購買理財產品由於承擔高於銀行存款的風險,因而所獲得的收益理應大於直接存入銀行的收益,以中國銀行(601988)為例,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4.125%,其他銀行差別不大,因此可以將4%作為理財產品收益的下限。不過,觀察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發現,傳統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在4%以下,風險稍高的產品或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也都在5%左右,不超過6%。過高收益的理財看著誘人往往都伴隨著比較高的風險不建議大家跟進資金

  • 2 # 狼財精

    這兩個字,這些年已經說的很氾濫了,每個人接觸到理財的定義和資訊,在大腦裡形成的印象是不一樣的。

    僅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自己的財務管理,特別是現金的管理。錢放到那不動,肯定不合適,所以你需要讓它流動起來,——這就是理財。

    投向哪些方面呢?你會去權衡不同領域的風險和收益。每個人所能看到的風險,其實,是不一樣的-_-||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基本上是因人而異,一個人一個規劃。

    自己作主選擇投資方向時,往往會因為認識上的偏差,或者是一時的衝動,選擇了風險高於自己承受能力的品種。

    如果要求必須保本,不能容忍虧損,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目前也只能做到4%左右年化收益。如果願意冒一點風險,小心一點,應該也能找到8%的。收益再往上的高風險產品,可能就難以控制的,基本靠人品靠運氣了。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靠收智商稅的虛假的“理財”產品,這個就要繞道而行,想都不要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約定利息但借款人有實際支付部分利息的情況,如何確定利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