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家陳創波
-
2 # 打工生活yo
這種情況很正常的,大部分小小孩都依賴父母,喜歡被抱著的感覺,這是天生的,因為孩子在爸爸媽媽懷裡才能得到安全感。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些方法讓孩子走路產生興趣。
-
3 # 教育秀秀看
首先非常感謝這位家長提問,但是由於您的提問沒有寫清楚具體的情況,在我的理解裡,這道題可能是說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不肯下來走路,也就是說這個環境是對孩子來講比較陌生的一個環境。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是出去旅遊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的話,我是建議家長考慮一下孩子是否有對環境不適應的因素。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4 # 五指山外有時間
不知道您的孩子平時是由誰帶得多;還有就是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如何,也就是說平時父母或者帶孩子的家屬之間的關係是和睦還是經常在孩子面前有吵架之類的;帶孩子的家屬平時在家裡有沒有經常跟孩子溝通玩耍之類的;帶孩子的家屬平時生氣時有沒有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或者打,罵之類的;有沒有經常帶孩子到外面公共場合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之類的。
現在的孩子,一般情況下,都不太會怯生,但有些情況下可能還是會讓孩子會出現膽怯、自卑、缺乏安全感,從而出現獨來獨往,不太合群,看起來就像是過度依賴帶他的人,但實際上,或許孩子是由於平時在生活環境中缺乏肯定,和真正的陪伴與理解!
如果家裡只有這一個孩子,而帶孩子的家長平時寡言少語,或者說平時家長在家經常在忙自己的——做家務、玩手機、聊天,真正陪孩子聊天,玩的時間少,或者平時孩子吃什麼吃多少喝什麼玩什麼不準幹什麼,家長總是安排好,按照自己的來,對於不能做的,就用誇張的恐嚇的方法;或者平時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吵架,家長情緒來了,或者覺得孩子做得不對了,就經常使用發脾氣、責備、抱怨甚至打罵的方式來責怪或者要求小孩;再或者平時很少帶孩子到公共場合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環境突然改變了,孩子剛開始有點陌生等等!
在這些情況下,孩子都可能會出現作者所說的那種情況!作者也不用太擔心,孩子還小,所以改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平時在家多陪孩子聊天,玩耍,以符合孩子年齡的方式及孩子喜歡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參與到能簡單幫助自己的活動中,對孩子的幫助表示感謝,讓他感覺到被需要以及幫助後獲得的成就感,肯定和快樂!
在外面玩時,可以給他帶些他喜歡的玩具,家長蹲下來慢慢地帶領他和自己一起玩,以後慢慢帶著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之後可以和別人互相交換著玩一起分享,慢慢地讓他覺得那樣不害怕不危險也可以玩;尤其是平時要多關注和觀察孩子,多孩子多些瞭解和理解,這樣才能和孩子在平時的相處中,找到問題所在以及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改變往往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至於方法,別人的經驗僅供參考,最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總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被關注,被肯定,需要陪伴,理解以及正確的指導,當然了,肯定得講究方法和度,不能妥協的,還得堅持原則!這些文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回覆列表
這很可能是孩子的過度依賴心理導致的哦。過度依賴會成為一種習慣的,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獨立性需要不斷增強。要改變孩子過度依賴的心理,家長就要有意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輕易去幫孩子,要多加鼓勵,比如“這點小事難不倒寶貝的,加油”等等。又比如在外面玩,孩子不肯自己走路,這時候說些鼓勵的話:媽媽相信寶貝你一定能走得很好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