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哥說說
-
2 # 人生清歡味
父母之愛,不求回報。但是作為子女,應該懂得感恩,迴應的方式很多,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最好的回報是好好的,別讓父母擔心。
此外,如果能經常回家看看老人,買點禮物,陪他們說說話做做事就更好了。
最後,如果能告訴父母你愛他們就更棒了,這對很多人來說有點難。
這一點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寫過一篇文章,節選部分如下——
我 愛 你!三個字我說過很多次,對很多人:戀人、兒子、好朋友、還有學生。
可是,有兩個最應該得到這三個字的人,我卻一直虧欠,那就是爸爸媽媽。
好像80年代之前的人大都這樣,和父母在感情上比較疏離,不好意思表達親愛。
上大學以後,我想改變。
放假回家,面對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一次次下決心說那三個字,卻一次次失敗……
我終於放棄努力 ,自我解嘲地想,愛的本質一樣,方式不同而已。
戀愛、結婚、生子,時間一晃而過 ,不覺兒子已經16歲了。
在我的家裡,還是會出現我愛你這三個字,那樣的時刻內心充滿溫情,日子也溫柔起來。
聯想到父母,恍然大悟,他們的生活缺乏一點溫情、溫柔……
十年前,爸爸走了,一輩子沒聽過孩子對他說“我愛你”。
而媽媽15年前偏癱,失去了行動和語言能力。那麼好強能幹能說的一個人變成這樣,可想而知她的痛苦,脾氣越來越壞。
我是一個高中老師,工作勞累,孩子上學,漸漸照顧不了日漸發福的媽媽。
實在沒有辦法,把她送到敬老院。
那一天媽媽哭得像個孩子,我也哭,安慰她,“就住幾天,不好就回家。”
欣慰的是,幾天下來,媽媽不僅適應,而且很喜歡。時間久了,媽媽的壞脾氣也沒了。
我們去看她,她還吱吱呀呀地說點敬老院的新聞來聽,邊說邊笑。這樣慈祥的媽媽,讓我受寵若驚,越來越愛她,有時感覺,她變成了我的孩子。
是前年,母親節前一天,我做了幾個菜,一家去敬老院。
媽媽摟著外孫,指揮著護工把菜一字排開放在公共餐桌上,這是在向別的老人得瑟呢。
我要喂她吃飯她不肯,非要自己吃,我就在一邊說點老朋友的故事給她聽,大部分是我編的,逗她開心。
很快,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她開始催我們走,可能想到我們要吃飯休息吧。
我把她的輪椅推到門口,出門,推車,媽媽在門內坐著,有一束光照在她臉上,她微笑著揮手。看著我越來越老的媽媽,我脫口喊:“媽媽,我愛你!”淚如雨下,轉身就跑。
現在好了,每次去看她,我都會找機會說:“媽媽,我愛你!”媽媽也不再扭捏,嘿嘿嘿笑。
回覆列表
父母對孩子們的愛都是默默無聞的,老人家只是付出不求回報,那麼孩子們呢,對父母的愛也應該做的周到一些,平常多給父母買點可口的吃的和營養品,也要適當的買些穿戴的衣物。雖然父母不要是因為惦記著兒女們,在外面工作多忙無論做什麼,也要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這樣父母也安心也是一種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