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堇年屮
-
2 # 老大58354702
印度人就是看大不看小,中國發展有很多方面從小慢慢來,不急於速成,先從轉工業開始,才慢慢成熟積累資金也跟上,你走低端製造,和輕工業到一定時間,自然會對重工業瞭解成熟,有很多國家就是沒那樣耐心,直接要飛那就死。
-
3 # Wwbing
謝邀。印度與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GDP曾基本相當,然而現在印度的GDP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不僅印度,包括巴西、俄羅斯曾經也與中國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能在短短三十年將這些國家遠遠地拋在後面的呢?當然是改革開放。那麼印度這些國家能不能像中國一樣也搞改革開放呢?能不能按照中國模式搞建設呢?答案只有一個:不能。為什麼?中國有兩大制度優勢是他們不可能具備的。其一,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相互補充的制度。在中國,土地等主要生產要素公有制,這是中國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鐵、地鐵、橋樑等基礎設施飛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此。試想,在印度等國能辦得到嗎?一個字:難。其二,中國具有的舉國體制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三十年來,中國就是依靠這種體制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在高科技領域,集中各方優勢攻堅破難,短期內中國科技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這些東西印度等國是沒有的,也是學不到的。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與印度等國的本質區別,結果自然不同。
原本同中國差不多是同一起跑線,甚至有些方面領先中國。但我自己認為選錯了發展方向,印度同中國一樣,有著龐大的勞動力優勢。但中國選擇了適合國情發展,需要依賴龐大勞動力的低端製造業,並不斷積累資本全面發展。而印度確選擇了高階的軟體等行業,這些行業需要高階人才,帶動進步的也只有這方面的人群。而龐大數量的農村勞動力並沒有很好的利用。
其結果就是中國整體在不斷進步,而印度只是某些領域在進步,並沒有全面發展。後果就導致了國內沒有完整的工業鏈,重要的國防軍工和航天領域等發展落後。最後就是兩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印度到現在還沒有認清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