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河日圓1
-
2 # 旁觀者嵐
《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寫出了大漠邊關冬日的壯麗景色,以送別他的前任武判官歸京的歡樂場京及惜別和戰友之真情。前面描寫冬景壯麗畫面的奇思妙想特別突出。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至於有些人誤認為是春景,大概是這麼幾個原因。1沒有通讀過全詩,只聽別人唸誦或在文章上看到這一句,沒有深思為什麼是"忽如",望文生意,理解錯誤。2我國國土遼闊,許多南方人終生未見過雪景,即使在電影、電視中看過,畢竟沒有親身體驗,很難想到。3最重要的是,當看到一句話可能有岐義時,需查一下原文和解釋,另外還要看一下上下文,確定其的真實含義。
-
3 # 紅塵中人14
謝邀試作一下"學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唐詩人岑參詩句。古詩人作詩入筆遣字、句、詞、語十分講究,用心"推敲"。句中"忽如"與"忽然"都屬同義副詞,表示事件與動作來得迅速而出乎意料。詩人緣何不用"忽然"而用"忽如"?經釋義,原來"然"和"如"字涵意不盡然。"如"用於比較、表示和舉例;"然"指示代詞,如此、這樣、那樣;都宜作副詞、形容詞的字尾。那岑參詩句作於寒冬臘月,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眼前是樹樹冰掛,猶如春天裡盛開的滿樹梨花。寫寒冬卻擬寓出了春天到來的意境,詩人匠心獨運、巧思妙用字句精神風貌可見一斑。而此詩句遭人誤解寫春,原因是多方面的,恐怕讀者未能用心去深入領會全詩,是原因之一吧。
-
4 # 鄭秦雲
謝邀。用春景狀寫其它季節的景物,不失為古代文人騷客為詩的技法之一。因春日天氣轉暖,萬物勃發生機,乾坤百花爭豔,群鳥爭鳴,其它季節無可比擬。寫得比較成功的,屬岑參狀寫西域雪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狀寫得那樣貼切,那樣周密,使人幾乎忘掉了寒風呼嘯的嚴冬,如同徜徉在梨花成片開放的仲春。當然也有其它寫得比較成功的範例。如陸游憶一春如咋的詩句"昔日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還有李白的"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表達了對春的熱望。杜審言對於洛陽明春的期望竟是那樣的深沉真切"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共賞新",還有真摯的友情。韓愈對於春雪是這樣解釋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看來,對於春色春儀的比興是寫好詩歌的重要技法之一。
咸陽人
開元25年,高適在西域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的名句,總是被用來描寫春天。你能說說為什麼與作者描寫雪天不是一個意思的原因嗎?
回覆列表
這兩句主要描寫北國雪景,緊接著前面兩句:“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邊塞詩人岑參以比喻的手法,描寫了北國突降大雪時的情況。就像是一夜春風吹來,漫山遍野的梨花盛開了。比喻新穎切貼,非常形象地繪出了北國的雪景,也讓寒冷的北國冬天,抹上了一層暖暖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