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光微曉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看得出來,這位寶媽很愛孩子,但是對於親子關係的認知卻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據你的描述來看,其實並不是寶寶跟你不親暱,而是在寶寶與奶奶之間的親密度讓你接受不了。從內心上來講,你希望寶寶即使是與奶奶打成一片了,也還需要跟你保持親密無間。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我覺得孩子沒有問題,是你的育兒理念有問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媽媽的私人物品不管你的孩子多大,是誰一直帶著,他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與奶奶在一起親密互動,這是因為濃濃的親情。雖然只是偶爾在一起,但是老年人疼愛孩子有自己的方法,祖孫情的建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沒必要因為這樣的事質疑孩子或者老人,心胸開闊一點。我的孩子也是一直都自己帶著的,可是隻要我爸爸媽媽來家裡,或者是我們回去,他們同樣膩歪在一起,我就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寶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帶孩子真的非常辛苦,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所以,寶媽其實在帶孩子之餘,應該給自己找點其他的事情做。比如說,你可以看書、畫畫、學習茶藝等等,培養一些一直都夢寐以求的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除了孩子,就沒有自我和豐富的生活。做一個圍著老公、孩子和鍋臺做“三轉女人”,不是明智之舉。
和愛人多一些交流雖然當了媽媽,還是在家庭氛圍中,夫妻關係應該高於親子關係。然而你的眼裡似乎完全忽略了這一點,只有孩子和你親不親。糾結這樣的小事,對於夫妻的情感培養不是一件好事。你婆婆一個星期看孩子一次,那麼你和老公多久沒有約會了?所以,婆婆來家裡時,你的著眼點應該從孩子身上暫時移開。
總體來說,寶媽需要調整好自己當前的心態,不要鑽牛角尖,祝安好。
-
3 # 帶娃叨叨叨
首先,不用擔心寶寶和你不親,寶寶和媽媽親是天性,也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且寶寶都是你帶,輸入與輸出都是成正比的。
或許在帶娃上可以增加與寶寶的互動,這樣可以增添親密感哦~比如:
經常帶寶寶出去玩,一起感受新鮮的事物,多和寶寶交流,多做遊戲等;
平時多和寶寶說說話,唱唱歌,一起讀繪本等等;
多和寶寶講講周圍發生的事情,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很快他就可以和你對話啦
-
4 # 澳優袋鼠媽媽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在半歲開始依靠氣味和聲音辨別自己的撫養人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每日陪伴、環繞在耳旁的聲音、身上的氣味,都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和依戀感,他會準確的知道,現在抱自己的,是不是自己依戀的那個人!
這個時候,孩子的依戀期就開始了,父母帶大的孩子,能掌握對孩子心理的控制能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鑑《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傅儀的經歷,據他自己的描述:他從小很皮,也很任性,每當他心情不好或者想惡作劇的時候,身邊的太監宮女就要倒黴,他會讓他們吃下奇奇怪怪的東西,後來輔政大臣和太傅就規勸他,給他說了很多英明皇帝的事蹟,讓他別再這麼做了。但是傅儀全都聽不進。他唯一聽誰的呢!聽他奶嬤嬤的,他說,他的奶嬤嬤大字不識幾個,也不會說大道理,但是她的話,傅儀總覺得不能違拗,奶嬤嬤把他抱在腿上,跟他說,太監也是人,是人就不能吃那些東西,以後就別讓他們吃了吧!傅儀就點頭說好!
奶嬤嬤的話管用,那是因為傅儀從小是她帶大的,奶嬤嬤雖不識字,不明大道理,但是她的撫養,讓傅儀有安全感,產生了依戀感,自然就掌握了對傅儀的心理控制力。即使對方是個皇帝,也依然如此!
1歲半以前,孩子跟誰,他就會跟誰更親,如果是奶奶帶大的孩子,爸爸媽媽的話都不如奶奶的話好使,媽媽和奶奶發生了矛盾,孩子也會向著奶奶。誰帶大的孩子就跟誰更親,這是心理發展和人類情感的必然結果!
-
5 # 龍媽叨叨叨
放假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多與他聊天談心,這個時候他開始懂道理了
按理說這個時候應該是最黏媽媽的,也許姥姥姥爺怕孩子影響你再組建家庭讓孩子給你空間?
-
6 # 康樂175842260
孩子不粘媽媽,那肯定是沒有和孩子建力感情,如果一個媽媽覺得孩子和她的感情不好,那這個媽媽肯定是個不太稱職的媽媽
我的寶寶從出生到現在一歲兩個月了,白天晚上一直都是我自己帶,她奶奶每週只來一次,可孩子見到奶奶就不找我了,感覺跟我不親,這讓我很失落,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嗎?
回覆列表
當奶奶來了,一手帶大的孩子直接去找老人和媽媽不親,讓媽媽倍感失落,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這說明孩子跟媽媽構建的聯絡非常的穩固,媽媽給的愛,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在奶奶來了之後他才會不依戀媽媽的懷抱而去親近奶奶。
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血緣關係的影響。我記得一位心理老師說過,一個孩子選擇出生在哪個家庭,不僅僅是因為她跟媽媽的緣分,還有爸爸的緣分,以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諸多人的緣分。
話又說回來,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心裡也會不舒服。但是好在一週只有那麼一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