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丸談野史
-
2 # 一眼萬年之後不了了止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差不多是每個父母會面臨的問題。從剛剛開始初為人父母的喜悅,到後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剛好前幾天看到一個老師說過,正好這個問題是其中一個問題。首先,不打罵孩子。如果孩子哭讓他哭就好了了,直接帶回家,讓自己和孩子都安靜下來,帶到他的玩具旁邊讓爺爺奶奶不要插手這個事情,爸爸或者媽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關上門,如果孩子繼續哭,不要管了,讓他繼續哭,他哭著哭著就覺得自己哭的沒有意思了,這個時候他會會比開始好一點,接下來你再來問他要不要吃點東西,再哭,等他理智一點了在跟他說家裡已經有好多玩具,並且是跟那一模一樣的,買多了你自己又不玩,這樣對誰都不好,不是嗎。
以上說的辦法看到一兩次不會成功,慢慢來,做爸爸媽媽,還要很多東西要學習,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加油
-
3 # 請叫我毛毛蟲
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類就基本上都是這麼從小過來的,就拿我們過去來說,小的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可以玩耍,我們幹什麼?玩泥巴,打蹦子,彈彈珠,捉迷藏,追蜻蜓,抓蝴蝶,玩到晚上都不帶回家的 很多小孩在一起玩 互動性強,可惜這些娛樂已經隨著我們的成長漸行漸遠,雖然沒什麼高階的玩具,沒有現代這麼花裡胡哨的吸引人,可是陪伴我們一年一年長大,誰要是有個新玩具,恨不得拿出來炫耀幾天,大家一起玩,那個時候的小孩子也沒有現代小孩的心機重,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玩具一個個,新買的玩具玩不了幾天就扔,新鮮感一過,就再也毫無興趣,可是錢花出去了,作為大人的思維來說 給你買了玩具,就應該一玩到底,想想我們那個時代 玩具都沒有,這種時候不能給孩子灌輸此等思想,畢竟時代不同了,生活好了,孩子不過是圖一個新鮮感,就像女人買衣服一樣,衣櫥裡永遠缺少一件衣服一樣,如果孩子對過去的玩具失去興趣的話,可以和鄰居家的孩子互換玩具一起玩,你玩我的,我玩你的,也可以到跳騷市場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別人互換,這種方式不僅讓孩子一直有好玩的玩具可以玩,同時也可以結交很多好朋友,增加自己孩子的興趣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一味的打罵孩子 威脅孩子不買或者引起孩子的哭鬧,自己也煩,孩子的心理也會收到傷害,正確的引導孩子向健康快樂的人生觀的道路上前進才是,這樣孩子長大了也會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
4 # echo小茵茵
我想我們都有過小時候像家長討要玩具的經歷,我的一個朋友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事情。
她的侄女兩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坐搖搖車,家人就和孩子說好,一天坐兩次,剛開始孩子是答應的,但是,偶爾就會出現坐完兩次還不夠的情況,家長為了建立規則感,就堅決不再給孩子坐第三次,每次這個時候矛盾就被激化,孩子大聲哭喊,家長也很崩潰。
她說,當時她其實也是預設坐搖搖或者買玩具這種事情要有度,但是等她自己當了媽媽以後她突然意識到,為什麼要這樣限制孩子呢?即使一天坐五次搖搖也就只是五塊錢,於是,她兒子要坐搖搖的時候她從來不阻攔,一次不夠就兩次,兩次不夠就繼續,反而很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她兒子對於坐搖搖車特別知道把握度,除了最開始要坐兩次,後面幾乎都是坐了一次自己就主動提出要下來了。
買玩具也是如此,正因為不限制孩子,所以孩子從來沒有出現過索求無度的狀態,每次想要讓她買的的都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她說記得自己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一種玩具機器狗,她也很想要,求了家長很久很久才買給她,但是孩子都是三分鐘熱度的,玩了一段時間以後她不喜歡了,為此媽媽一直唸叨了她很久。
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以後意識到,玩具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成年人如何定義這個玩具有沒有物盡其用,而是孩子在被滿足的時候那種幸福喜悅的感覺,那種確認自己是被家長無條件愛著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回覆列表
不能打,這個時候不能打孩子,不然會讓他知道暴力才能解決問題,那麼上幼兒園他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這對孩子的身心是很不利的。
其實孩子這樣都是家長慣的,以前要什麼都給,現在不給了小孩肯定不願意,坐在地上大哭也在情理之中,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選擇罵和打活著拖拉孩子走出商場,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抱起孩子,不管他怎麼哭怎麼鬧都不去管他,不打不罵不生氣,抱著他回家,回家後也不要大吵大鬧,把孩子帶到他的房間或者書房,把他放在床上讓他哭,你就搬個凳子坐在他面前,不說話,就這樣一直看著孩子,他哭就任他哭,你是一不說話二不打他,就用眼睛看著他。
一般小孩這個時候會哭的很厲害,千萬不要管他,管他他就更會哭的兇,哭累了小孩就會慢慢哽咽,有些小孩會偷偷地看著你是否還在看著他,看見你還在他還會哭,仍不要管,等他哭累了不哭了你在跟他好好談談。
你問:“說說看為什麼要這個玩具?給我說說這個玩具和你家裡的這個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說出個所以然我就給你買。”
如果小孩能把兩個玩具不同說出來那麼你給他買一個又如何,不過買之前你要和他說好:“以後不許這樣大哭大鬧,有問題說明白,媽媽能給你買的就給你買,不能買的你哭一天也不行。”
從此小孩便學會了和你交流,學會了如何組織語言來打動你,這樣以後的交流差不多每三四次滿足他一次,這樣他才知道不是每一次的要求你都會滿足他,同時也知道了交流的重要性,這對他以後進入學校有很多好處,也能培養他當一名班幹部的能力,這對進入社會來說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