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起源之地

    中國是知識的單純與強制灌輸,忽略了人本身所具有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最要命的是,忽視了知識也是一種工具,知識是用來實際應用,改變和創造這個世界的工具,而中國的學生卻只會用來答卷子。

    西式教育正好相反,更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與操作,把理論知識實踐化。所以,他們掌握的更具體,更表象,能更快的進入實際應用角色。但基礎卻沒有中國學生紮實,掌握知識的深度差很多。

    但現在,中西差異正逐漸變小,互相補足。

  • 2 # 佩奇豬教育

    中式教育與西方教育的3點不同:1.人才培養上不同:中式教育注重培養學習型人才,西方教育注重培養實踐性人才。中式教育主抓孩子學習,成績,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不夠重視;西方教育從小就著重培養孩子動手實踐能力。

    西方孩子較之中式孩子獨立性強,實踐性強;中式孩子較之西方孩子基礎掌握知識紮實,知識能力強。2.教育方式不同:中式教育是灌輸,被動接收式,西方教育是引導,主動接收式。中式教育老師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孩子,孩子只需被動的接收即可;西方教育老師多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

    中式孩子接受問題能力,記憶力強,創造性差,思維被禁錮;西方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強。3.教育觀念不同:中式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西方教育是千姿百態的教育。中式教育束縛了學生多樣化發展,只限定在應考範圍內的幾門科目;西方教育完全給學生自由的發展空間和選擇,尊重其個性發展。

    中式孩子文化課基礎好,藝術課缺失,辨別度低;西方孩子多才多藝,個性鮮明,辨別度高,文化課薄弱些。

    除此之外,中西式教育還有很多不同,像是上課方式,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競爭合作觀念等等。

  • 3 # mumu

    文化決定教育的形態,中國文化內斂含蓄,強調外圓內方風格的中庸理念。西方文化強調自由民族,強調個人精神。我覺得中國教育恰恰表現的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強調集體主義,強調的是讓公民融入集體生活中,而西方教育更重視對個人能力的培養,強調個人的價值,強調對個性的追求。兩者之間,我更加欣賞中國教育。

  • 4 # 天天必刷

    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是把通識教育和精英教育,合二為一。九年義務制教育,讓學生在同等的教育條件下學習。中考以後,才有一部分學生分流到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仍然是進入高中。透過高考的選拔分層,進入不同的大學接受專業學習。平民子弟透過努力,也有很大的機會進入一流名校,成為精英和頂級人才。

    西方教育則是把通識教育和精英教育早早分開。往往是公立學校進行通識教育,教育的內容十分淺顯,主要是面向平民子弟,大概就相當於掃盲。國內一些所謂的專家鼓吹的西方的快樂教育就是這種教育。而私立學校,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付費教育,能進入私立學校學習的,非富即貴,學習負擔一點也不比國內輕鬆。

  • 5 # 東京寶貝之崧大崧二

    科教興國作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在落後的情況下,在現有的基礎條件下,如何能夠快速的提高全民素質,如何快速的推進現代化程序,無疑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也因此快速的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找一條適合我們中國國情的教育之路,就稱為我們所有人關心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方方面面都在改變,教育之路也需要不斷探索。

    談一下我在日本職場,感受最深的兩個方面。在日本,好多公司有早上開早會的習慣,讓我驚訝的是無論新員工還是老員工,都能引經據典的,整上一段,不做作不緊張。我也算大風大浪過來的人了,還是令我很佩服,他們很多也文化不高,只是專科學校畢業,甚至是高中文化的也有。另一個方面就是日本人的字都寫的很好,有不少人兩個手都能學習,籤檔案用左手,寫檔案用右手。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日語不好,不少日本人給我用筆畫,雖是簡單幾筆,卻勾畫的惟妙惟肖。

    後來,有了小孩,接受了日本的教育,也慢慢找到了一些答案。在日本,我們孩子練習寫字不是從寫字開始的,是從畫線開始的,曲線,折線,直線,粗線,細線。大概兩三個月時間之後,才開始寫日本的假名。一開始我不明白,後來孩子寫的字挺漂亮,才感覺劃線能讓孩子養成好的寫字習慣,筆握的穩,字寫的正。不先學走,直接學跑,不見得是件好事。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有各種集體活動和發表會。需要每個孩子都要參加,每個孩子在大家面前展示。從簡單的自我介紹到長大之後的理想,心理素質就是這樣練就的。

    中國也重視體育,但總感覺有些功利。我上學的時候,從小學到初中,運動會都是班裡幾個體育好的去表現。到了高中略有改善,自願報名自己拿手的專案,但大部分人,感覺不突出個沒能參與。在日本是每個孩子都要參與的,殘疾人無例外的需要參與進來。其實結果不是很重要,參與進來對孩子就是最好的鍛鍊。

    日本很多由孩子家長為主的體育俱樂部,棒球,籃球,足球等等。非盈利性質,教練都是志願者,為了維持俱樂部運營學生只需要交一點點費用。場地是借用小學的,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有類似的組織,有的是籃球,有的是足球,有的是乒乓球,各有不同。利用週末業餘時間,對孩子做專業的訓練。然後,參加地區大賽,全國大賽。不論孩子的身體條件如何,不論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參加。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就應從每個人抓起。我認為這是值得借鑑的,等我老了,想在中國也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孩子盡一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妊娠期多長時間做一次胎兒監護最合適?為什麼要做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