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比特幣
-
2 # 收取關山十六州
不滿張作霖的軍閥政治。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為國家的統一解放做出了貢獻,但與張氏父子來說,有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落井下石之嫌。
-
3 # 暢享明亮1706
基於當時各系軍閥林立的背景,當時奉系軍閥內部也派系林立,如張作相、吳俊生等組成的舊派,楊宇霆、常蔭槐等組成計程車官派,郭松齡、李景林等組成的陸大派
張作霖依靠自己的幾個兄弟的支援才掌管了當時的奉天,成為了奉系的首領(大帥),但因出身綠林,軍隊沒有經過很好的系統訓練,軍記很差,戰鬥力不強,張作霖因此積極任用了一批留學歸來和軍校畢業的青年軍官訓練新軍,這也導致了“士官派”和“陸大派”的崛起,而兩派的鬥爭也間接導致了郭松齡的背叛
1、 郭松齡與楊宇霆的衝突:楊宇霆作為士官派的首腦,他得到張作霖的賞識比較早,張作霖對於楊宇霆非常偏愛且委以重任,楊宇霆主張擴大勢力帶兵出關向中原地區發展,但郭松齡主張發展開發東北、精兵強卒、抵禦外侮。另外楊宇霆恃才傲物,郭松齡雖領導軍隊能力很強,但心胸狹窄,為人固執,尤其第二次直奉戰爭,郭松齡功勞很高但卻一無所獲而楊宇霆卻接管了江蘇,這讓郭松齡非常不滿。
2、 郭松齡有自己的野心:郭松齡曾經加入過同盟會,因此他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對張作霖舊式軍閥統治自然極為反感。郭松齡知道張作霖大量購買武器,想與南方開戰,這自然違背了郭松齡開發東北、精兵強卒、抵禦外侮的主張。另外,郭松齡受到各派的排擠,這都讓他非常憤怒。
3 郭松齡有反奉的能力:郭松齡與張學良亦師亦友,透過自己的能力以及張學良的支援,郭松齡依靠兩次直奉戰爭的軍功一路高升,另外,張學良對其很是縱容且有盲目的自信,導致郭松齡實際上掌管了奉軍的大部分精銳,再加上聯合馮玉祥的勢力,所以說郭松齡是有反奉的能力
-
4 # 汽車鈑金大師
一、起兵反奉原因
由於奉系內部還分成三大集團,分別為元老派,士官派和陸大派。郭松齡就是陸大派的首領人物。當時奉系內部權力的傾軋非常嚴重。由於元老派和士官派思想比較保守。郭松林領導的陸大派較為年輕,思想開放。加上當時馮玉祥將軍起兵反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這讓郭松齡按耐不住內心的想法,決定起兵反奉。
二、兵敗原因
兵敗原因一:郭松齡起兵反奉,軍中只有文人,卻沒有出謀劃策的人。並且將奉軍旗號改為東北國民軍,但是空有這個旗號,卻沒有當時的共產國際背後的支援。這是導致失敗原因之一。
兵敗原因二:當時日本人在東北的勢力不容小覷,張作霖與日本人承諾了各種權益,但郭松齡不肯就範,堅持中國的領土問題自己解決,這也是小編佩服郭松齡的原因之一,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張作霖有了日本人的幫助,讓郭松齡變得勢單力孤。加上郭松齡將前來歸附的軍隊拒之門外,相當於減弱了自己本可以壯大的勢力。
兵敗的原因三:封建的君臣之道,當時郭松齡領導的的奉軍也是張作霖用錢糧喂出來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東北人士,熟話說:食君之路擔君之憂。當時那些士兵多少把張作霖當作衣食父母,有些不想打這場戰爭,戰鬥力下降。
回覆列表
關於郭松齡反奉的前因後果,我在《瀋陽文史資料》中看到一篇李堅白先生的《郭松齡反奉起因》,裡面說得比較清楚了,我認為郭松齡反奉與他本人的理念、認知關係較大。他是盛京(瀋陽)出生,從軍攀升又都在東北,所以他是始終反對張作霖出關與直系、他多次向張作霖上書“罷兵息爭,保境安民,閉關圖治,改革內政,移兵開墾,鞏固國防”一類的話。說白了就是不支援張作霖進京稱帝,但張作霖卻始終不曾放棄武力統一、南下爭雄的野心,郭松齡最後一次勸張學良進諫乃父無果後,得到調兵備戰的命令,判斷戰事不可避免,這才最終決心反奉。
這次事件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甚遠的影響,最重大得影響就是。
張作霖為了打壓郭松齡和日本人合作,最後勝利後卻撕毀協議,最後導致皇姑屯事件得發生
可悲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