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九品御前帶刀侍衛
-
2 # 捕光捉影879
卡西尼一生對天文學貢獻良多。其中包括髮現土星的四顆衛星。火星木星的自轉和土星環的結構。他系統的觀測和研究了黃道光。他還計算出地球跟火星之間的距離。有精確的推算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
3 # 楊丹6513
土星的衛星比地球多得多——多達62個。土衛六最龐大,質量佔據了所有衛星的96%。還有六個較小的衛星也在衛星群中占主導地位。剩餘55個均為迷你小衛星。
-
4 # 初見長安
卡西尼好1997年發射於卡拉維拉爾角(佛羅里達州)。屬於卡西尼惠更斯計劃,主要用於土星及其衛星,發現土星的四顆衛星 - 土衛五(Rhea)、土衛八(Iapetus)、土衛四(Dione)和土衛三(Tethys),又觀測火星、木星的自轉及土星環的結構,1666年他測定火星自轉週期為24小時40分(誤差約3分);1668年公佈第一個木星曆錶。1679年發現土星光環中的一道暗縫 - 後稱“卡西尼環縫”(Cassini"s Division)。1683年起,他系統觀測和研究了黃道光(zodiacal light),是最早有系統地觀察研究黃道光的人。
另外,他還計算出地球跟火星間的距離,又精確地推算出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
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探測器就要結束長達20年的太空征程了。1997年發射升空,2004年成功進入土星軌道,現在卡西尼號終於走到了傳奇的終點。卡西尼號劃出句號的方式略顯悲壯——為了防止土星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衛星被汙染,NASA讓其墜毀土星,最後拍攝的畫面!
-
5 # 名墓欣賞
卡西尼一生對天文學貢獻良多。其中包括髮現土星的四顆衛星。火星木星的自轉和土星環的結構。他系統的觀測和研究了黃道光。他還計算出地球跟火星之間的距離。有精確的推算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
6 # 中國男孩
卡西尼號相機拍攝了一些讓人類觀察到十多年來土星,一群衛星,光環和磁氣圈的變化 。在短期內的一些任務的話都是無法實現的。
-
7 # 傈僳老表
NASA卡西尼號兢兢業業地守護土星長達十幾年,它拍攝了許多精彩照片,為人類揭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秘密。卡西尼號在1997年10月15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途經金星和木星,花了七年時間才到達土星。2004年它與土星首次邂逅時拍攝了這張自然色彩圖。這張圖僅由兩張原始照片合成,拍攝時卡西尼號與土星相距2820萬公里,影象比例為每畫素169公里。攝於2004年5月7日。
-
8 # 在雨中的狂野
卡西尼號是卡西尼—惠更斯號的一個組成部分。卡西尼—惠更斯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專案,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卡西尼號探測器以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務是環繞土星飛行,對土星及其大氣、光環、衛星和磁場進行深入考察。
卡西尼出生在義大利,後到法國,擔任巴黎天文臺首任臺長。1675年,他在對土星光環進行觀測時,發現在這個光環的中間有一條黑暗的縫隙,把光環分為內外兩部分。後來,天文學家就把這條縫隙稱為卡西尼環縫。
卡西尼號一般指卡西尼探測器
卡西尼號(Cassini)是卡西尼—惠更斯號的一個組成部分。卡西尼—惠更斯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專案,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卡西尼號探測器以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務是環繞土星飛行,對土星及其大氣、光環、衛星和磁場進行深入考察。
1997年10月15日發射,“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在經過6年8個月、35億千米的漫長太空旅行之後,已於臺北時間2004年7月1日12時12分按計劃順利進入環繞土星轉動的軌道,開始對土星大氣、光環和衛星進行歷時4年的科學考察。
1989年10月18日,美國和歐洲合作發射了“伽利略號”太空探測器。1995年12月7日,“伽利略號”進入繞木星飛行的軌道,開始對木星和木星的四顆大衛星進行科學研究。當年,正是伽利略用望遠鏡發現了這四顆木星衛星。把太空探測器取名為“伽利略號”,就是為了紀念伽利略的這一發現。
受到“伽利略號”成功的鼓舞,美國和歐洲進一步合作,又研製了一個飛向土星的太空探測器,並且為了紀念卡西尼當年發現土星光環的環縫,就把這顆太空探測器取名為“卡西尼號”。
參加“卡西尼號”土星探測計劃的國家一共有17個,它是人類進入空間時代以來最激動人心的大型國際合作課題之一。“卡西尼號”直徑3米,高7米,重6.4噸,攜帶了27種最先進的科學儀器裝置。“卡西尼號”還攜帶了一個專門用於探測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的探測器,取名為“惠更斯號”。
-
9 # 愛養貓的景陽師叔
哈哈哈,你這問題正好問對人了,我在NASA工作的時候正好做的就是這個,我可以透露一些可以說的給你。
NASA卡西尼號兢兢業業地守護土星長達十幾年,它拍攝了許多精彩照片,為人類揭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秘密。卡西尼號在1997年10月15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途經金星和木星,花了七年時間才到達土星。2004年它與土星首次邂逅時拍攝了這張自然色彩圖。這張圖僅由兩張原始照片合成,拍攝時卡西尼號與土星相距2820萬公里,影象比例為每畫素169公里。攝於2004年5月7日。
這張圖片從左到右顯示了土星C環的外部和B環的內部。光環的分佈模式是,從較“髒”的顆粒(顯示為紅色)到較乾淨的冰凍顆粒(青綠色)。土星的光環系統從內向外分別是D環、C環、B環、A環、F環、G環和E環,它們按被發現的順序命名。此圖使用紫外成像光譜儀拍攝,其畫素大約是旅行者2號獲得的紫外線資料的100倍。攝於2004年6月30日。
歐洲航天局惠更斯探測器隨著卡西尼號來到土星,併成功著陸在土衛六上。這張圖片中的可見物體初步被認為是岩石或冰塊,不過更接近卵石的尺寸。土衛六地表比預期更暗,其中包含了由水和碳氫化合物構成的混合物。這些物體底部存在侵蝕的跡象,這說明此前可能存在河流活動。這張圖片展現了土衛六表面的實際顏色。攝於2005年1月14日。
這張圖展現了漫長歲月和重力扭轉的傑作——土衛二坑坑窪窪的地表以及持續的地質活動。這張拼接圖主要覆蓋土衛二的南半球,並經過色彩增強處理。南極地區的主要特徵是“藍色”裂縫,周圍環繞著連續不斷的山谷和山脊。
土衛七這張令人驚歎的假色圖展現了它充滿坑坑窪窪和褶皺的詭異地表。色彩差異對應著地表物質的不同構成。自然色下,土衛七的色調明顯略帶紅色。這張圖把紅色進行淡化處理,並增強其他色調,這讓土衛七表面的細微變化更加明顯。攝於2005年9月26日。
土衛二表面噴射出大量由冰粒、水汽和微量有機化合物構成的物質。共有八個地方存在這種噴射流,這些地方均位於土衛二南極地區的“虎紋”裂縫。這張假色圖合成了三張清晰的濾光圖,並對影象進行特殊處理,以凸顯噴柱。攝於2005年11月27日。
這張圖展現了土星北極地區的極光和下方大氣層,它們呈現為兩種不同波長的紅外光。能量粒子撞擊上層的大氣層,從而引發極光。極光以四微米(人眼可見波長的六倍)的波長髮出明亮的藍色。圖片經過合成處理。圖中的極光攝於2006年11月10日,紅色大氣層攝於2008年6月15日。
這張假色拼接圖展現了土衛八的整個半球。在許多區域,面向赤道的斜坡和隕石坑底部覆蓋著由氰化物、水合礦物質和其他含碳礦物質構成的黑色物質。土衛八彷彿擁有雙重人格,擁有著明暗對照的特殊地貌,這些物質的分佈和顏色的變化將是理解其地貌形成原因的關鍵線索。攝於2007年9月10日。
土星B環邊緣的垂直凸起結構在光環上投下了長長的陰影。這些結構高達2.5公里, 與A環、B環和C環的高度(通常僅高10米)差別很大。科學家認為,大型天體或小衛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它們會影響飛掠而過的物質,使顆粒以一種“飛濺”的方式向上凸起。這樣的圖片只有在土星出現晝夜平分點時(每15個地球年)才可能拍到。攝於2009年7月26日。
土星的衛星比地球多得多——多達62個。土衛六最龐大,質量佔據了所有衛星的96%。還有六個較小的衛星也在衛星群中占主導地位。剩餘55個均為迷你小衛星。這張圖中的土衛五是六個較小衛星之一。對比之下,左下角的土衛十一顯得格外渺小。背景是土星以及部分光環。攝於2010年3月24日。
這張實色圖中,一場巨大的風暴攪動著土星北半球的大氣層。圖片拍攝於2011年2月25日,也就是在風暴開始大約12周後拍攝的。這時的風暴已經趕上自己的足跡,足足環繞土星一圈。這是卡西尼號記錄過的規模最龐大、也最劇烈的一場風暴。
這張圖中同時捕捉了土星的五個衛星。土衛十(直徑179公里)位於最左側。土衛十七(81公里)在A環和狹窄的F環之間環繞土星執行,位於圖片中央。帶著明亮反光的土衛二(直徑504公里)在圖片的中上方。土星的第二大衛星土衛五(直徑1528公里)位於圖片右側,只露出半邊臉。土衛五的旁邊是較小的土衛一(直徑396公里)。攝於2011年9月12日。
卡西尼號位於土星陰影時拍攝了這張照片。鏡頭轉向土星和太陽,因此土星和光環處在背光狀態。相較低相位視角,這種特殊的高相位構圖有助於科學家更容易地研究光環和大氣層。照片攝於2012年10月17日。拍攝時組合使用紅外、紅色和紫色光譜濾光鏡,以生成這種色彩增強效果。卡西尼號上次拍到類似照片是在2006年9月。
這張假色圖中,土星北極風暴的旋轉漩渦好像被綠色葉子包圍的深紅色玫瑰。風眼直徑是2000公里,速度高達每小時531公里。這張圖片是卡西尼號拍攝的首張太陽照射下的土星北極圖。2004年它抵達土星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北極一片黑暗。1981年,旅行者2號也拍攝到Sunny照射下的北極圖片,但無法觀測到詳盡細節,因此我們無從得知這場風暴持續了多久。攝於2012年11月27日。
這張罕見圖片中,卡西尼號同時拍攝了地球和土星光環。箭頭所指的小藍點就是距離土星14.4億公里的地球。地球在外太陽系中被拍攝,這是第三次。預先知道外太陽系中的探測器正在拍攝地球,則是首次。當時可是引發世界各地的人們爭相慶祝。攝於2013年7月19日。
拍攝時,卡西尼號身處土星的陰影中。這一拼接圖包括了土星及其內環,還有七顆衛星以及背景中的地球。由於Sunny被土星遮蔽,卡西尼號才能夠拍攝到這種獨特的視角。
這是卡西尼號拍攝的最後一批照片之一。它在土星系統中安家了13年,如今它的使命已經終結。它讓人類觀察到十多年來土星、一群衛星、光環和磁氣圈的各種變化。這是短期探索任務無法做到的。2004年當卡西尼號抵達土星時,土星的北半球正處於黑暗中,剛要逐漸告別冬季。在任務結束時,整片北極正沐浴在夏季的持續Sunny中。攝於2017年9月11日。
-
10 # 谷小逆
土星的衛星比地球多得多——多達62個。
這張假色拼接圖展現了土衛八的整個半球。在許多區域,面向赤道的斜坡和隕石坑底部覆蓋著由氰化物、水合礦物質和其他含碳礦物質構成的黑色物質。土衛八彷彿擁有雙重人格,擁有著明暗對照的特殊地貌,這些物質的分佈和顏色的變化將是理解其地貌形成原因的關鍵線索。攝於2007年9月10日。
土星B環邊緣的垂直凸起結構在光環上投下了長長的陰影。這些結構高達2.5公里, 與A環、B環和C環的高度(通常僅高10米)差別很大。科學家認為,大型天體或小衛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它們會影響飛掠而過的物質,使顆粒以一種“飛濺”的方式向上凸起。這樣的圖片只有在土星出現晝夜平分點時(每15個地球年)才可能拍到。攝於2009年7月26日。
土星的衛星比地球多得多——多達62個。土衛六最龐大,質量佔據了所有衛星的96%。還有六個較小的衛星也在衛星群中占主導地位。剩餘55個均為迷你小衛星。這張圖中的土衛五是六個較小衛星之一。對比之下,左下角的土衛十一顯得格外渺小。背景是土星以及部分光環。攝於2010年3月24日。
-
11 # 伯樂唐僧
美航天局釋出的訊息說,在“卡西尼”窄角相機2013年4月15日拍攝的照片中,土星A環外層邊緣發現干擾現象,其中一張照片上呈現出1200公里長、10公里寬的弧狀影像,其亮度比A環鄰近部分高出20%,與此同時還出現不同尋常的平滑突起現象。分析認為,這些干擾與突起現象均由附近一個小天體的引力效應引起。
美航天局援引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英國瑪麗女王大學的學者卡爾·默裡的話說:“我們此前從未觀察到這種現象。我們可能正目睹一顆天體的誕生,該天體正向土星環外移動,以便成為一顆新衛星。”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4日發表在美國《國際太陽系研究雜誌》上。
研究人員把這顆天體非正式命名為“佩姬”,並估計其直徑約為0.8公里。目前,“卡西尼”尚無法直接觀測到這顆天體,但2016年該探測器將有一次接近土星A環外層邊緣的機會,屆時也許能提供關於“佩姬”更多的細節資訊,甚至直接觀測它。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顆天體可能不會再長大,甚至可能發生分裂。此外,土星環上的“造星”運動也可能隨著“佩姬”的出現而結束,因為土星環上的“造星”原料已被過度消耗。研究人員希望,該發現有助於瞭解土星的衛星及太陽系行星的形成奧秘。
土星以其龐大、複雜的土星環系統而著稱,土星環按照被發現的時間順序以字母命名,從土星內側向外,依次為D、C、B、A、F、G和E環
回覆列表
據鳳凰快科技,在土星軌道服役13年之久,隨著距離土星越來越近,無人探測器卡西尼號終將衝向土星大氣層,結束自己輝煌的考察旅程。
但在此之前,NASA絕不會放過任何機會,讓卡西尼號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向地球傳回令人震撼的天體照片。而這一次的主角,是土星最大的月亮——土衛六Titan。
據瞭解,這組照片拍攝於5月7日,但並未立即被公之於眾。照片展示了令人驚歎的細節,那些形似羽毛的條紋,正是Titan上的雲。
不過,與地球上的雲不同的是,Titan上的雲並非由水珠或者結晶冰構成,其主要的成分是甲烷。
除了有豐富的氣態甲烷之外,Titan上還有眾多有液態甲烷和乙烷組成的海洋和湖泊,這樣的組合絕對是不友好的,至少對於人類來說是如此。
但NASA並未排除Titan上存在以甲烷為基礎的生命的可能性,甚至有理論認證了此類生命在Titan上如何倖存。
據NASA稱,上述照片的拍攝距離為31.6萬英里,這也就意味著,你所看到的每一顆畫素都有2平方英里。那些斑點狀的圖案,其實都是充滿甲烷的巨型湖泊,遐想一下,裡面或許真的有以甲烷為基礎的大鯨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