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溫馨5

    避免母子分離

    三歲以下的孩子要儘量避免和母親長期分離。小孩子不明白媽媽和自己分開一個月會回來,媽媽依然愛自己的道理。這麼小的孩子是靠每天能看到媽媽陪在自己身邊的這種關係來理解媽媽是愛自己的。如果日復一日看不到媽媽,他會認為是被媽媽拋棄了。所以在寶寶的頭三年,媽媽的陪伴對於孩子的一身來說意義重大。為人母的我們應該在頭三年裡陪在寶寶身邊,偶爾的分離也不要超過5天。

    和寶寶正面告別

    和寶寶說再見,這樣的細節很容易被父母忽視,但這個小細節對孩子的安全感影響不小。

    當你需要離開孩子時,一定要和小寶寶說再見,並且說明媽媽去哪裡,需要多長時間回來。如果回來晚了要提前打電話告訴或者回來和寶寶解釋。如果每天早上走時寶寶是睡著的,那就前一天晚上和寶寶說明。長期下來,小寶寶會明白,媽媽每天都會回來,媽媽是愛自己的。

    避免搬家和長途旅行

    小孩子可能處於秩序的敏感期,生活中一些有固定秩序的東西,大人可能並未注意,但卻給孩子很大影響。小小孩喜歡熟悉的固定的環境,在他小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搬家和長途旅行。固定的秩序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他特別喜歡熟悉的、固定的東西,因為這些是他逐漸建立自己的理解、瞭解世界的基礎。

  • 2 # 旁觀者話白

    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首先,孩子嬰兒時期,是透過聽媽媽熟悉的聲音和聞媽媽熟悉的味道來尋求安全感。而餵母乳是這個時期給小孩建立安全感最好的方式。

    然後,一至三歲的孩子,儘量不要頻繁的換人來帶,這樣每換一個人,他就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這樣安全感會斷連。也不要頻繁的更換主要的生活場所,孩子每到一個新的場所會恐慌。

    這一點上,我就沒做得好。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到外地創業,中間有一段時間,孩子就是在我們創業所在地和老家兩地轉,他每次都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經常夜哭,分不清自己在哪。

    最後,就是在孩子聽得懂話的時候,儘量不要對他說,我不要你了啊,這樣型別話,孩子會特別沒有安全感的。

    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你們還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 3 # 家庭教育愛的傳播者

    安全感是4個月---3歲寶寶所必需的心理營養,主要是來自家庭為孩子提供成長所需要的關愛和同理心。

    安全感會隨著孩子成長和個性發展而逐漸形成,這也是孩子從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的必經之路。

    那麼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1、媽媽的情緒應該穩定平和。

    媽媽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情緒。

    2、每天給自己至少3個擁抱。

    這是一種心與心的連線。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抱。這樣抱,會有心貼心的感覺。同時配合寶寶的呼吸,他會感覺到正能量滿滿,感受到被接納和愛。

    3、每天親子共讀10-15分鐘。

    透過親子共讀,能迅速提升親子關係。

    4、跟孩子玩“地板遊戲”。

    孩子主導,父母參與,允許孩子嘗試各種主題的人生體驗。

    做好這些,孩子的安全感會越來越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是幾周開始做B超的,早期做對寶寶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