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破看娛樂
-
2 # 天涯一顆星
我是70後,那時正是“四大天王”最流行的時代!大街小巷和歌廳KTV裡基本上都是四大天王得歌!其中張學友被稱為“歌神”。我第一次聽他的歌是《吻別》,是張學友和周海媚合拍的MV,那首歌太好聽了!後來晚上出去玩,大街小巷都是年輕的情侶抱在一起吻別的畫面……,那時真的是很流行的!影響了一代人!後來又聽張學友的《一路上有你》《情網》等等,每首歌都是特別好聽的!可以說我是聽著張學友的歌成長起來的!
-
3 # 吃瓜群眾雪亮的眼
本人70後,90年代國內娛樂業剛剛起步,傳媒落後,香港樂壇引領大陸娛樂的風向標,四大天王的出現對大陸的衝擊影響巨大,圈粉無數,加上現在華語樂壇的蕭條,短期內受到不少轉型升級的年輕歌迷的青睞。但是隨著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一些不為人知所知的東西逐漸透明化,一些實力不比他們低的實力歌手也漸漸為人們所熟知,影響力肯定將越來越趨於淡化。像張學友這種現象級的娛樂偶像明星其實缺少底蘊是硬傷,商業娛樂性比較重,名氣人氣不能代表實力,剎那輝煌不代表永恆。本人曾經聽過他的歌很長時間,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覺得王傑黃家駒張國榮等等的歌有味道。
-
4 # 繁星印象生活
我是90後。小時候對張學友的歌不是很喜歡,但是後面慢慢長大了之後會發現他的歌曲很多都是經典,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代表了那一個年代的記憶,當年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5 # 21世紀楊過
我是90後,張學友的歌聲最先是,隔壁堂哥那些80後天天放,然後慢慢熟悉的。對80後的影響應該比90後大,隨著慢慢長大對歌神的歌,越來越有興趣,經典依然是經典,情歌的魅力就是無法拒絕。
-
6 # 馬開心
張學友除了邁克傑克遜之外的唱片銷量是最高的,他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張學友的歌迷不分地區,不分年齡,喜歡他唱的歌歲數大小的人都有。
比如說《吻別》這一首歌,60後的也喜歡,70後的也有喜歡的,80後的也多。
所以,歌神的歌,永遠聽不夠的,感人心扉。
不知道有沒有誰跟我一樣的想法呢。
-
7 # 青春最好時光2019
大割腎捐款一千塊,多了不起啊,友粉們,給我使勁吹牛起來。
讓70後,80後,90後,00後喜歡他髒鞋油什麼???喜歡做嫌疑犯還是垃圾?
有圖有真相
2019年最大的喜歡,讓大家喜歡他。
-
8 # 山上的風
對我來說齊秦對我的影響力遠大於張學友,雖然聽張學友的歌要早於齊秦,但齊秦89年後就風靡大陸,張學友僅僅是唱吻別後,加上大陸媒體吹四大天王,張學友才真正的走進大陸來。張學友是越唱越有味道。而齊秦是越唱越走下坡路,慢慢的張學友也就成了流行歌曲的歌神。
-
9 # 我有一計可破曹
張學友:出生於 1961年7月10日香港,祖籍天津。
人們以“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歌聲”來形容張學友對華語樂壇的影響。張學友更是被廣大歌迷譽為歌神,其影響遍及東亞及東南亞。張學友演唱風格多樣,唱功精湛,聲音圓潤渾厚,頗具力量,聞之有叩問心靈、震撼魂魄之感。主要代表作有《吻別》、《情網》、《一千個傷心的理由》等。
《吻別》是張學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奠定張學友華語樂壇地位的重要作品,這首歌旋律悽美哀婉,張學友的唱功更是將失戀者依依不捨的情懷刻畫得惟妙惟肖,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歌中女友去意已決,男主黯然心碎,最終以臨別一吻的方式結束兩人感情,真可謂淒冷纏綿,卓絕千古,可以說那一刻,愛情超越了世間的一切。
閒話少說,以下就張學友對60後、70後、80後的影響及影響程度簡要分述如下:
1.張學友對60後的影響
60後與張學友年紀相仿,在張學友出道的八十年代,60後已經20多歲了,當時社會經濟狀況較差,60後聽張學友的歌不一定就能聽到,一方面需要家裡經濟條件允許,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業餘時間,畢竟20多歲是需要參加勞動或工作的。那時候電視、錄音機還不是家家都有,所以張學友對60後的影響程度不太大,所以最終的影響程度也有限。
2.張學友對70後的影響
70後在八十年代時正是十多歲的孩子,好奇心較強,當發現自己的哥哥,姐姐(70後)們聽歌時, 他們也開始聽,他們時間較充裕,因為那時學生的課業較輕,有的是時間聽歌,幾乎每人都有歌詞本,互相傳抄,放學後經常聚在一起聽歌、學歌。可以說張學友對70後的影響是較深刻的。
3.張學友對80後的影響
80後一出生,就有了聽張學友歌曲的條件,到了九十年代時,他們十來歲,社會經濟條件轉好,電視機已經普及,人們也開始注意提升生活檔次,因此說張學友對80後的影響也很大,因為張學友在80後成長的過程中名氣一直很大。
如果一定要拿70後與80後比,看誰受到張學友的影響更大,是較難比較的,70後是影響時間長但條件差些,80後是一出生就有追星條件,大家怎麼認為呢?
回覆列表
對80後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因為往前磁帶和錄音機都沒有普及。張學友最紅的時候是90年代,那時候80後正好處於青春期,然後音響條件也跟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