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的紙鳶和我們現在通常意義上的風箏有什麼區別呢?
16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3986033597

    紙鷂,又稱鷂子、紙鳶、風箏等,紙鷂是最古的稱謂.早在公元前5~4世紀就有這種人造的能飛上天的東西了.據說遠在春秋時期魯國的巧匠公輸般(一作魯班),首先研究並製造了能飛的木鳶,其後是“墨子作木鳶,三年而飛”.再後是東漢時期的張衡也試製過能飛的木鳥.這些傳說中的木鳶是可以“負人載物,超險阻而飛達,越川澤而空遞”,從而彌補了當時“輿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的不足.  再有的是,西漢時,韓信圍項羽於垓下,以鷂奏楚歌渙散楚兵鬥志,還有《資治通鑑》所載,梁簡文帝“嘗作紙鷂,飛空告急於外”的史實,這些都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便有造物上天的設想.  

    在唐代,紙鷂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根據記載,晚唐五代時,李鄴就曾在宮中以玩紙鳶為遊戲.那時,還在紙鷂上新增絲絃或者裝上竹製的笛子,經風一吹,發出的聲音酷似箏鳴,據說,此時的紙鷂才稱為“風箏”.金顯宗的《風箏》有詩:“心與寥寥太古通,手隨輕籟入天風.山長水闊無尋處,聲在亂雲空碧中.”  帶著鳴器的紙鷂——“風箏”出現,是紙鷂工藝的一大進步,有人把紙鷂(沒有鳴器)和風箏(帶有鳴器)分成兩類.不管那一種類,在10世紀,風箏是屬於宮廷和貴族的玩物.直到970年以後,紙鷂逐漸增多,這種玩具才從皇親國戚等貴族的手裡,慢慢地流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通的玩具,並流傳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的人是用百雀羚、歐詩漫還是韓束?